百果园的纵横术( 二 )


“这件事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让管理变简单 , 而是要有一套管理体系 , 这样难也就难在前期磨合 。这个代价和从0开始相比 , 还是很值得的 , 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产业生态是最有利 。”
余惠勇将百果园的融合策略比做合纵连横 , “商战也是一种战争 , 背后的道理都是一致的 , 上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 从这个角度看 , 合纵连横是大智慧 。”
以其无私 , 故成其私
提及业内外的合并失败案例 , 余惠勇有独特的判断 , 也深信百果园不会走上同样的路 。“我们最早进入市场的时候 , 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传统的零售渠道商 , 我们是一个借助现代技术做全产业链运营的公司 。”
“从消费端 , 一直到供应链 , 我们一直深耕到种植源头 。这么做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技术 , 在世界范围内 ,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很少 。”
“这种生态化的战略 , 实际上直接导向一个结果 , 就是我们面对竞争对手乃至小一些的品牌的时候 , 通常是一种竞合关系 , 而非竞争关系 , 所以这么多的品牌融合也才能成功 。”
百果园与同业合作至今 , 的确尚未出现一例失败的情况 。这背后 , 除了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助力 , 也有很多理念层面的因素 。
“融合会成功还是会失败 , 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认知 , 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最该问的问题是 , 我们有没有分享的心 , 是不是真正想帮助别人?如果百果园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 , 这件事大概率是不成的 。”
“这种认知完全取决于企业创始人的胸怀和格局 , 如果创始人不仅考虑到自己还考虑到整个生态 , 存着自己和对方的综合利益都达到最大化的本心 , 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只考虑自己一家的发展 , 抱着这种心态 , 融合就会相当困难 , 所以一切都源自你的起心动念 。”
“道德经里说以其无私故而成其私 , 中华文化基本的出发点是利他以达利己 , 这是百果园文化的核心根基 。”
“恒义利、能善解 , 是我们的理念和方法论 。合作中99%的矛盾都是误解带来的 , 我们提倡从善的一面看待人和事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融合时化解大部分矛盾 。”
抱着利他的心态寻找合作伙伴时 , 余惠勇也会在沟通过程中深度剖析合作方的理念 , 直至达成深度认同 。“这也是一个筛选过程 , 只有理念相通、彼此认同文化的才能真正走到一起 , 反过来说 , 重视私利的人找到的合作伙伴一定也是重视私利的 。”
预判果业终局
尽管公司管理事务繁忙 , 余惠勇每天仍然要找一个时间 , 安静思考一个小时 。
这一个小时 , 他会静下心 , 修心、修身或思考未来最重要的事 。
一直以来 , 余惠勇对百果园的最终发展形态有着深刻的判断 , “我们对全国市场做了分析 , 认为整个国内市场至少能容纳30000家百果园门店 , 开店节奏上应该是达到15000家门店之前速度快一点 , 之后速度放缓 。”
百果园发展近二十年以来 , 第一个七年开设了100家店 , 第二个七年后发展到1000家店 , 如今百果园体系内已经有4000多家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