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 稀而又贵重的元青花梅瓶

元代青花瓷,有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大类,有些品种上还有先模印纹饰再彩绘的工艺,到了明代,蓝地白花还偶有所见,模印纹饰后彩绘的就极罕见了 。
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的日臻成熟,故称之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花青翠欲滴、典雅素净,堪称“人间瑰宝” 。元青花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年代,更体现在不同群体却对她相同的偏爱 。

珍 稀而又贵重的元青花梅瓶

文章插图
关于梅瓶,《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流行于我国宋到明代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厘米 。口部短小,口沿面平厚,短颈呈梯形状,肩部丰满浑圆,肩以下收敛明显,平底内凹成浅圈足,器形秀丽而挺拔 。器身满绘青花图案,白釉处肥厚莹润,青料则浓艳幽茜,令人赏心悦目 。通体绘有六层纹样:瓶口外壁绘杂宝覆莲纹,肩上部为缠枝莲花纹,花枝相连交缠,花心石榴状,叶似葫芦形 。腹部主体绘人物故事纹,图中 共有三人:正中一头戴官帽男子骑于马上,扬鞭策马,须髯迎风飘扬,坐骑正撒蹄狂奔;前方一男子身着长袍,手执马缰,伫立河岸边,目光迟滞,思绪不定,他的眼前是一湾潺潺的河水,河中一叶轻舟漂来,艄公挺立船首,手拄桨橹,似在笑脸招呼客人上船 。仔细看来分明是一幅汉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图 。画面中作为丞相的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徘徊踯躅;艄公的不急不慢,悠闲自得,各人不同的心态,均在画匠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 漓 尽 致,细腻传神 。画面之中点缀以松树、竹叶、梅花、芭蕉、山石等纹饰 。胫部绘有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其间以莲瓣纹间隔 。梅瓶虽通体满绘各种纹样图案,显得富密繁复,但经画工们细心处理,画面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布局精当,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器物通体释放出幽幽的宝石般色泽,青料点染处留下透入胎骨的黑色斑点 。
珍 稀而又贵重的元青花梅瓶

文章插图
【珍 稀而又贵重的元青花梅瓶】
标准型元青花的早期作品,即在蒙元朝廷与伊利汗国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烧造的 。对此虽无准确纪年材料佐证,但景德镇落马桥、戴家弄元青花窑址出土此类标本的地层确实可以证实此说法 。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 。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
珍 稀而又贵重的元青花梅瓶

文章插图
虽然宋代制瓷有非常多的窑口,但到了元代,景德镇便慢慢形成了中 心,成为中国的瓷都,大量的元青花便诞生于此 。在学者研究看来,元青花的诞生并不是中华民族独立创造的结果 。元以前,蓝色从来都不是陶瓷的主色调,一方面受颜料限制,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农耕社会,蓝色也不是最受大众喜欢的,甚至在一些文化语境下还有不吉祥的寓意 。但由于当时与外族的贸易交流非常频繁,而波斯以及土耳其地区蓝彩陶器的影响,催生了中国青花的诞生 。其实,今天回过头来看,青花瓷是中西结合的伟大产物 。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 。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