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 稀名贵的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

元青花的稀有程度,早已超过了黄金 。有人统计,我国现馆藏的出土元青花共205件,均是1950年至2006年在全国16个省、市出土,其中安徽30件、北京20件、河北13件、江苏20件、江西61件、湖北5件、湖南3件、河南1件、山东5件、四川4件、内蒙31件、甘肃4件、广西1件、新疆2件、浙江4件、吉林1件 。
元青花出现以前,蓝色并不是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这取决于我们农耕民族的色尚,我们崇尚红色和黄 色,红色是生命,黄 色是根本 。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审美中过去从未占有一席之地 。而到元代,整个国家尚白尚蓝,以蓝、白为吉,这为元青花的生长、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珍 稀名贵的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

文章插图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 。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
纹饰宜人漂亮,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绘有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宝莲纹,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 。
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几件而已,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元不卖 。所以近年来只要市场上一旦出现这样的梅瓶都是深受广大收藏家的关注和追捧的,而且价值都是不菲的 。
珍 稀名贵的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

文章插图
【珍 稀名贵的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
实际上那个时候也并不经常有元青花瓷器出土,出土数量是极少的,几年能出一件己经是难得了,而且有些瓷器品位并不高,有不少是残破的 。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
珍 稀名贵的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

文章插图
元代时大量的青花瓷出口到了中东地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很难知道的更加详细 。当时与中东的这种贸易,或许是为了换取金银,又或许是为了换取青料,也就是苏麻离青(苏料) 。苏料诞生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现今也只能猜测,或许是通过贸易渠道从中东地区换来 。“今天我们在元青花的存世品里经常能发现有大罐、大盘这样的造型,应该都是为中东地区定烧的 。因为中东地区的民族饮食习惯便是一群人围着一个装满食物的大盘,吃肉喝酒,这与汉地的习惯不同 。所以这类器形在我们国家并不适用,应该就是专门为了出口而定烧的 。
元青花装饰除主题纹饰特点鲜明之外,辅助纹饰也有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变形莲瓣纹和云肩纹表现最为突出 。变形莲瓣纹的画法一般以外粗里细的两道线勾勒莲瓣的轮廓线,每片莲瓣之间不相连,即留有一定的空隙,莲瓣内加绘有花朵、云朵、火焰或杂宝,杂宝纹常以火珠、犀角、古钱、银锭、葫芦、莲花、灵芝等组成,但组合并不固定 。这种变形莲瓣纹多装饰在器物的口边、肩或足胫部,有绘一周的,也有单绘4块如披肩 。云肩纹又称如意云头或灵芝头,多绘画在器物的颈肩部,纹内一般绘有各种繁密的动植物纹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