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生物:20cm时代的龙头战法

股价上天
截至9月8日,连续13个交易日上涨,令天山生物(300313.SZ)成为市场焦点 。
&nbsp
一个月之前,天山生物还是一个典型的“无人问津”股 。机构不疼,散户不爱是常态 。
据同花顺数据,公司上一次接受机构调研的时间,还是4年之前 。但在最近13个交易日中,天山生物累计上涨510.21%,总市值从18.25亿达到108.5亿,翻了5.95倍,俨然是市场的第一焦点 。
变化从何而来?
时间倒回8月18日 。在天山生物股价飞涨之前,表面上看,公司资金面和基本面发生两个重要事件:
第一,私募基金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根据今年中报数据,北京泽盈投资有限公司-泽盈顺势3号和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计买入4065360股,占天山生物总股本的1.3% 。
第二,公司宣布进行战略调整:重启“大肉牛战略”;
7月22日,天山生物发布《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畜牧业务发展规划(2020 年-2025 年)》,宣布公司未来总体定位,是“聚焦中国肉牛产业,重启‘大肉牛战略’分步有序实现中国肉牛产业核心环节深度布局,目标成为中国肉牛行业领军企业” 。
重新聚焦主业的天山生物,并没有让普通投资者重拾信心 。7月23日到8月14日,天山生物股价在4.95-5.87元之间徘徊,期间换手率高过5%的日子,只有5天 。
坐落于北京的私募基金在二季度建仓,难道是对天山生物的战略转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业绩落地
【天山生物:20cm时代的龙头战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弄清楚,天山生物究竟成色如何?
根据公开市场资料,天山生物主营产品是“自产种公牛冻精、胚胎、牛奶、活畜” 。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属畜牧业 。翻看天山生物的财报,总能在平平无奇中给你带来一丝惊吓 。2017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5亿,1.05亿,2.29亿及1.1亿元,变动不大 。
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去年同期0.62亿元相比,增长77.75% 。似乎要经历一次业绩V型反转 。然而,熟悉天山生物过往历史的人,似乎对天山生物完成“业绩逆袭”并不感冒 。原因,是天山生物在基本面上还有一个巨大包袱:大象广告 。
天山生物2017至2020年上半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0.11亿,-19.46亿,-0.6亿及-0.07亿;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1亿,-18.47亿,-1亿,-0.11亿 。2018年的巨额亏损,将之前的管理层推上风口浪尖 。
2017年5月,天山生物公告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根据随后的公告数据,此次交易价格为23.7亿元,收购大象广告96.21%的股权 。根据此前审计的财务数据,大象广告的资产净额是上市公司的6.6倍 。此次收购堪称“蛇吞象” 。
天山生物的这一资本动作,无疑想通过跨界收购贴上新的标签 。
收购完成之后,天山生物的跨界转型之路似乎一路顺风顺水 。大象广告的实控人陈德宏也顺利进入天山生物董事会,并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
为了能够“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天山生物还将管理权限下放,令陈德宏的大象广告保持独立运营状态 。因此,收购完成后,陈德宏的大象广告并没有变成天山生物的大象广告 。
愉快的合作状态,在2018年底起了变化 。
2018年12月25日,天山生物收到《立案告知书》,时任大象广告执行董事长、实控人陈德宏涉嫌合同诈骗、资金挪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 。
一个月之后,天山生物公告承认失去对大象广告的实际控制权 。和实际控制权一起丢失的,还有天山生物账面上的真金白银 。
2019年4月,天山生物公布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天山生物因大象广告事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9,565.01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19.46亿元的巨额亏损,基本来源于这次失败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