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捞瓷元青花梅瓶存世不多,捡漏几无可能( 二 )


目前所见的人物故事有“昭君出塞图”、“周亚夫屯军细柳营”、“三顾茅庐”、“四爱图”、“鬼谷子下山图”等 。毕竟在元代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瓷器的烧造难免会留下相对粗糙和随意的一面 。由于受制瓷工艺技术的限制及窑炉温度控制的不确定等因素干扰,大件的元青花瓷器极易变形,而使用进口钴青料烧制的器物固然呈色浓艳,但却多晕散,聚釉处还会留有褐色的结晶斑 。极大的限制了工匠的艺术创造,因此成功的人物纹青花瓷器便弥足珍贵 。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曾出土了一件青花“四爱图”梅瓶,可见其在明代时即被皇 族国戚和王公大臣视为宝物,亦或是朝廷赏赐之物,代表了相当的身份地位 。此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整体造型端庄挺拔,丝毫没有元青花瓷器中常常出现的大气有余而规整不足的现象,绘制人物精致细腻,表情描绘恰到好处,它在造型、釉色、纹饰及烧造工艺各方面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体现了景德镇制瓷工匠高超绝伦的技术 。

海捞瓷元青花梅瓶存世不多,捡漏几无可能

文章插图
元代的青花融合了很多外来元素,是跨文化审美下的产物,也有人说青花瓷从一开始就是一 款为世界市场而打造的产品,有点像苹果公司的 iPhone 。可以看到,元青花不仅包含着当时的工艺,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背景特征 。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
【海捞瓷元青花梅瓶存世不多,捡漏几无可能】元青花瓷器最 具魅力之处在于它的装饰风格既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同时又融汇进了草原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印记 。是一种可以引起人们灵魂深处共鸣的艺术,是一种跨地域、原始的、粗犷的美,从中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世界人类文化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