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70亿,机器人创业者没空见VC

机器人时代,正因疫情在加速到来 。如今,在商场、餐厅这类服务场景中,机器人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
行业也正在迎来一波快速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创业者们也变得越来越忙,甚至有创业者几乎没有多余精力见投资人,但投资人们纷纷将目光对准它们 。
此背景下,在经历了去年的资本寒冬之后,机器人行业也进入“吸金”模式 。
据铅笔道不完全统计,从今年1月到9月,机器人赛道至少有67次融资事件,仅披露的融资金额就达70亿元 。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愉悦资本、源码资本、深圳高新投等多家一线机构 。
其中,3月、5月、6月、7月,每个月都发生10次融资事件;4月,发生了9次融资事件;而1月、2月、8月,也分别发生5次、4次和7次融资事件 。
虽然关注机器人赛道的投资机构骤增,但是机构的判断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 。投资人依然关心行业是否刚需,订单能否持续和产品是否具有差异化优势 。
事实上,在疫情下,市场也经历了一次小规模洗牌 。淘汰了一波家庭服务类、教育类的非刚需性机器人项目 。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行业在洗牌,但这场疫情给机器人行业带来的是长期利好,且该赛道会成为资本持续追逐的热点 。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采访人员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
机器人创业者忙疯了
“我现在在忙,晚上9点多可能有时间 。”最近,铅笔道向面向餐饮、医疗等场景的无人配送机器人项目的创业者刘伟(化名)提出采访需求后,在2小时后,对方才抽出时间,简单回复了铅笔道 。
“不好意思,我这太忙了,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发过来,我有空回复 。”到晚上,该创业者再次表示,因为接下来还有会议,不太方便马上采访 。
……
不仅是与媒体对接滞后,创业者们甚至没有时间与投资人去对接 。
“企业方在疫情关键时刻都在忙着做业务,几乎没有多余精力见投资人 。”FA机构青桐资本执行总经理陈蓉鸿透露,在疫情期间,他们服务的一家医疗服务机器人项目的业务量剧增,每天都会有好几家机构想来深入了解项目 。但因为创始人太忙,很多时候连见投资人的精力都不多 。
疫情以来,机器人行业的创业者们确实“忙疯了” 。
刘伟表示,他们公司因为疫情,迎来了一波红利 。在疫情一开始,因为机器人能够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在配送药物过程中造成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公司医疗无人配送的业务一下子增长很快 。
“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我们的库存机器人就被几家之前接触过的医院都购买了 。”刘伟透露,在这之前,一般医院都会认为无人医疗配送机器人可有可无,甚至对这个概念“不感冒” 。
到4月,国内疫情开始好转,他公司的生意就更好了 。
这期间,餐饮行业陆续复工,但大家更注重公共卫生 。对消费者来说,送餐机器人这种无人接触的配送方式,不仅让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点餐,保证服务人员的安全,还能直接减少服务员的用人成本 。
一时间,无接触配送机器人成为很多餐厅复工的标配产品 。据悉,海底捞、巴奴火锅、广州酒家、外婆家等一大批餐饮头部品牌,都已在餐厅中使用送餐机器人 。
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也曾表示,此次疫情让公众对餐饮机器人的接受度与熟悉度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量也会在未来不断上升 。“此前,大家对送餐机器人的印象还是营销噱头,疫情加速了餐饮企业对送餐机器人的关注和需求 。”
同时,与餐饮场景相似的酒店等其他服务业场景中,首旅如家、万豪、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酒店企业也都早已引进酒店服务机器人,以代替雇员做不愿意做的跑腿送物等高重复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