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除了断轴、特供、简配之类尴尬事,极少有中国消费者会在意一辆车的“裙下事” 。
车内耀眼夺目的触控大屏,绚烂多姿的夜店风氛围灯,都远比车底那片不见天日的机械金属世界,更能吸引千千万消费者的目光 。从车企到媒体,从广告到 KOL,都在悄无声息中引导着你:我应该看车里,不应该看车底——反正给我看,我也看不懂 。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有些经验的买车老司机,都会留意一辆车配置表上的后悬架结构:是代表着廉价的扭力梁?还是更“高级”的多连杆?扭力梁的优劣功过,先前在《惨遭中国车主集体嫌弃,一根钢梁做错了啥?》中向大家交代过 。现在但凡你预算稍稍上升,到了主流家用车甚至更高价位,就势必要进入到这片名叫“多连杆”的广袤世界 。
然而魔高一丈,分得清扭力梁与多连杆,也不够让你免交“学费”和“智商税” 。
正因为贴上多连杆式后悬架这个名词儿,就好比脱离了经济适用,奔向全面小康 。当你翻阅汽车门户网站的车型库,却会发现从十几万元主流家用车一直到几百万级豪车,后悬架几乎都写着“多连杆”仨字儿 。聪明的你应该警惕起来:如此巨大的价格范围,怎么可能是同一货色?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图:caranddriver)
多连杆(Multi-link suspension)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人是鬼都想贴上来蹭一蹭 。这里头不光有优劣贵贱之水深,更不乏滥竽充数的存在 。然而在这个厂商与媒体绑定合谋的时代,再没有什么人能帮你免交学费、免除智商税——除了你自己的好奇心 。
一双“筷子”的虚假共谋
不得不叹服民间消费者的语言创造力,总能为干巴巴的技术名词,找到一个粗浅而不失形象的别名 。比如扭力梁,被轻蔑但又传神的称为“板车悬架” 。第一个要被拉出来批斗的“伪多连杆”,当属被坊间称为“筷子悬架”的双连杆/后麦弗逊/弹簧支柱悬架(三个名字等价) 。
在汽车术语中,多连杆悬架是指车轮与车身由三个或更多数量连杆连接——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多连杆嘛,多(≥3)就行了,别的反正也没限制,我爱叫多连杆就能叫多连杆 。
利用这种宽泛带来的灰色地带,一些厂商堂而皇之将后麦弗逊悬架也定义为“多连杆” 。看着配置表单上写着昂首挺胸的“后多连杆悬架”,实则血统纯正的后麦弗逊 。厂商们当然心知肚明,自己的这个“多连杆”,和正经的多连杆悬架完全两码事 。可问题是,多数家用车的前轴正是麦弗逊悬架(麦弗逊用于前悬是很正常的),怎么同样结构放到后轴,就摇身一变成了更“高级“的多连杆呢?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车底斜向上视角看“筷子”)
所谓“筷子悬架”这个别名,是因车底可见两根平行的细长拉杆 。在很多民间反对者的说法中,又细又长意味着脆弱易损坏,但其实这只是民科性质的无端猜忌,“筷子悬架”的真正短板另有所在 。
“筷子悬架”,本质上就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如今乘用车最常用最主流的前悬架类型——用在后轴时的标准形态 。多年前,丰田旧款凯美瑞的后轴使用这种悬架结构时,官方给出的名称是“双连杆悬架”,虽然没直说是麦弗逊,但好歹没去蹭“多连杆”;如今的保时捷 718 前、后轴皆为麦弗逊结构,于是官方配置表上,后悬架那栏和前悬一样,大大方方写着“弹簧滑柱悬架”(麦弗逊的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