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四 )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麦弗逊悬架的侧倾中心高度,与下摆臂角度、弹簧支柱角度相关 。弹簧支柱倾角越大,图中的 IC 离得越近,IC-车轮接地点连线与中轴线的交点越靠上,侧倾力臂就会越短——前面这句看迷糊了没关系,简单但繁琐的几何问题而已,知道弹簧支柱倾角越大、侧倾趋势越小就行了 。
然而这个角度不是想加多少加多少 。麦弗逊悬架之所以比其他类型悬架省空间,很大原因便是省去了上叉臂 。假如弹簧滑柱向内大角度倾斜,必然侵蚀内侧的车内空间 。如果空间上的优势都丢掉,用麦弗逊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动图:弹簧支柱内倾角不能无限增加)
也有例外 。比如保时捷 718 跑车前后都是麦弗逊结构,乍一看好像跟比亚迪汉、唐、宋 plus 等车型是同款?想多了,跑车毕竟是跑车,无需太顾及空间,所以 718 的麦弗逊悬架,弹簧支柱向内倾斜的角度相当可观 。由此获得的负外倾角增益、抗侧倾能力等等,远不是使用前后麦弗逊的轿车、SUV 所能同日而语 。
所以千万不要看到保时捷也用前后麦弗逊就笑嘻嘻,保时捷是保时捷,你是你 。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保时捷 718,四根弹簧支柱倾角都不小)
3. 难抑制的点头效应
不只是横向运动,麦弗逊在纵向运动上同样受制于自身结构 。
我们知道,由于重心和惯性,车辆刹车会“点头”、加速会“抬头” 。大家也都能想到,要抑制点头和抬头,增加弹簧避震器的硬度不就得了?但这不是能随便加的,弹簧太硬,颠 skr 人 。而少有人知的则是,悬架的几何结构也会影响到车辆抗点头、抗抬头的能力 。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和侧倾的情况类似,如果从侧面看,车辆也有一个纵倾中心 。纵倾中心通常在车辆重心之后,这两个点间距越大、力臂越长,车辆点头就越难以抑制 。和上面讲侧倾的道理类似,麦弗逊悬架要抑制纵倾,需要加大弹簧支柱向后倾斜的角度——然而这个角度也不是想加就加的 。角度大了,省空间优势就没了,还用什么麦弗逊呢 。
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有着相同的尴尬 。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比亚迪汉,四根麦弗逊支柱直挺挺)
这些短板,麦弗逊悬架在作为前悬架和作为后悬架时都会表现出来 。但我们说了,前轴用麦弗逊很大程度上是“没办法的事”,而后轴受到的非成本类限制因素要小得多,能不用则应不用 。非要用的话,十有八九就是为了省成本 。
除了多年前的老车,除了一些很廉价的小车,如今依旧前、后轴皆用麦弗逊悬架的案例,大概只剩下比亚迪的唐、汉、宋 plus 等等,还有前面提到的保时捷 718 。但 718 使用麦弗逊后悬架,因它的发动机是放在后车身,车又很小,后轴空间局促 。即便如此,保时捷也用大角度内倾的弹簧支柱,尽可能减小了麦弗逊悬架的劣势 。
至于其他用着前后麦弗逊的例子,球球就别扯什么“最强性能车”了拜托 。(防杠:WRC 前后麦弗逊只是因为简单好修 。)
中国汽车市场的底层骗局

文章插图
更重要的是,明明前后皆为麦弗逊悬架,却趁着市场认知的不到位和模棱两可,硬给后悬架安上一个“多连杆”的名头,就纯属一场擦边球性质的半骗局了 。前悬架反正大家都是麦弗逊,那我就写麦弗逊;后轴大家都开始用多连杆了,我也得“多连杆”起来,没有那就硬凑,反正定义本来就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