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的半导体芯片

1983年,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贸易协商代表团坐在谈判桌前,在焦灼的争吵中,美国人的矛头指向日本政府的产业导向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
这次谈判无疾而终,“美日半导体摩擦”继续 。第二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拉动了电视机/录像机的巨大消费需求,再次让日本半导体企业腾飞 。
当时,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异军突起,令很多美国公司陷入低迷或亏损 。1985年,微软针对日本7家半导体厂商的DRAM开始反倾销诉讼,“贸易摩擦”上升为“贸易战” 。1986年,日本通产省被迫与美国商务部签订《日美第一次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半导体对美出口、扩大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
从此之后,日本基本退出半导体制造领域,战略退缩到半导体设备和材料 。韩国抓住机会抢占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趁势崛起 。美国仍然占据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高地,主导行业发展 。
半导体芯片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石,它已存在于从汽车、洗衣机到导弹、宇宙飞船的所有产品中 。如果说数据是新的石油,那么半导体芯片就是“内燃机”,它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动力” 。
如今,中国每年要从海外进口超过3000亿美元的芯片,这比用于进口原油的支出还要大 。半导体产业链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庞大且复杂,在一些尖端环节,中国的国产化率几乎为零 。

寻找中国的半导体芯片

文章插图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与日本类似,如今中国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正在努力发展半导体产业,但美国也在此时反制中国,从晋华、中兴、华为到中芯国际,技术封锁逐渐蔓延 。
国产替代的“冲锋号”已然吹响,半导体本来不是VC关注的主流赛道,但在这样大的产业势能背景下,将诞生无数的投资机会 。5000亿美元的全球半导体市场已然是存量竞争期,但国内半导体行业依然在成长期,增速高于20%,国产化率仅25%左右 。
寻找中国的半导体芯片

文章插图

寻找中国的半导体芯片

文章插图
我们无比欢迎这个领域的优秀创业者,愿意的话,都可以和我们聊聊,我们也会知无不言我们所获得的,对这个行业更为整体与全局的趋势看法与判断 。
中国和美国科技战为何在此刻打响?
半导体对GDP的推动远超想象: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化分工深化的趋势下,凭借劳动力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中国已经承接了全球电子产业的下游,从手机、PC到电视机,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大陆组装,并且在品牌厂商层面也占了全球一半 。
在此基础上,广阔的市场给了国产芯片厂商一个很好的机会,不少公司因此成长起来 。从2014年第一期1000亿人民币的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开始,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布,要求在2025年实现半导体产业核心环节国产化率达到70% 。
半导体已经广泛渗透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等各行各业,根据IMF测算,每1美元半导体芯片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美元产值,并带来100美元的GDP,这种价值链的放大效应奠定了半导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半导体行业的增速波动与一国的GDP互相影响 。2019 年中国半导体进口3055亿美元,占2019年中国GDP(99万亿人民币)的2.2%,远超原油进口2387亿美元 。过去10年间半导体进口额扩大2.4倍,原油进口额扩大1.8倍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如果半导体进口全部国产化能使中国GDP总额增加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