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创业团队长不大?

“在你创造的那么多东西里,哪件最令你骄傲?”《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向乔布斯本人发问 。
尽管总被当成孤独、敏感甚至有些专制的领导者,乔布斯给出的答案不是麦金塔电脑、iPhone或者他创造的其他任何一件产品,而是团队 。
创业最重要的是找到对的人,那么第二重要的,就是最大化发挥他们的力量——打造一支1+1>2的团队 。放眼国内,阿里有“十八罗汉”,腾讯有“五虎将”,百度有“七剑客”……创业江湖从来不是单枪匹马,也少有孤胆英雄 。
创业即战场,变化与不确定性中,优秀团队的必需素质是什么?领导者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为新型组织的代表,创业公司怎样组建核心团队?如何顺利进行组织扩张?本期华映新知,我们从《赋能》说开去,再探“团队”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自上而下vs“一盘散沙”:不确定性中的求生法则

错综复杂的世界中,看似“一盘散沙”的组织,反而拥有格外旺盛的生命力 。
装备精良、资源丰富、训练有素、等级森严……拥有如此形容的美军绝对是传统意义上的精锐部队 。然而,在2004年的伊拉克,这支全球顶尖的反恐部队却与看似落后的极端分子陷入了苦战 。
回过头看,当时的美军所面对的挑战并非来自敌人,而是来自环境 。不仅作战规划时的训练环境与当地实际面对的环境有天壤之别,战场的瞬息万变与要素勾连,也令遵从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美军难以适应——看似“一盘散沙”的伊拉克基地组织,却拥有前所未见的组织方式,生命力格外旺盛 。 
设想中的敌军架构模式 VS 实际面临的敌军架构模式
这种组织架构代表的,正是新世界中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 。环境的变化不只在战场,还发生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
技术的变化正催生出一个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更加互相依赖,变化更快,也更错综复杂 。错综复杂vs复杂,二者有根本性的不同 。解决复杂问题归根结底是可预测的,而局势的错综复杂则意味着,世界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
流行病蔓延、恐怖主义肆虐、供应链更新、技术迭代……从大到小、由上到下,各类组织如今都面临错综复杂带来的挑战 。当曾经的常量已然成为变量,曾经流畅运转的流程逐渐失效,曾经的固步自封只能带来惨败 。不确定性之下,更要在在变化中谋求进化 。
连点成线:互信+共同目标,打造核心团队
要想赢得球赛,每一名足球运动员不仅要守住自己的那一片草皮,还要为整支球队的胜负担起责任 。
除了环境的多变,创业公司本身就自带不确定属性 。灵敏、适应力强是小型团队的必备特质 。连点成线的过程中,小团队的适应能力从何而来?
集体的战斗力可能大于各自之和,也可能正相反——2004年奥运会上的美国“梦之队”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
想要打造具有优秀适应能力的核心团队,除了成员出色的个人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令其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
互信是第一步 。这是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行动的基础 。
作为力量、勇气、技能的象征,美国“海豹突击队”已经成为了一个代号 。然而,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不同,这支超级团队最优秀的特质并不在于“第一滴血兰博”般的个人素质,而是队员之间甚至可托付生命的深厚信任 。
基本水下爆破训练是美国海军特种作战中心的一项训练课程(也被认为是军队中最为艰难的测试项目之一),所有立志在海豹突击队中有所作为的年轻人,都必须在6个月中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高强度磨练 。在这项训练中,个人任务非常之少,队员必须一起生活、训练和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