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公认的稀 世 珍 宝:汝窑


举世公认的稀 世 珍 宝:汝窑

文章插图
汝瓷之美 , 一直深受帝王喜爱 , 几代帝王为她所倾倒 。宋徽宗曾为他日夜牵挂 , 乾隆皇帝也曾为她亲笔题诗 , 汝瓷之美之珍贵可见一斑 。
支钉烧是汝窑烧制的一大特色 , 有三 , 五 , 六支钉 。有芝麻钉 , 有线钉 , 有圆钉 , 但是以芝麻钉为常见 。无论什么钉 , 最关键是按规制把钉做到最小 , 最精致 。很多朋友看钉痕的颜色来对应香灰胎 , 不标准 。钉是钉色 , 胎是胎色 , 不能混为一谈 。支钉 , 只是汝窑烧制工艺的一部分体现 , 不是评价汝窑价值的标准 。
汝窑器物制作十分考究 , 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 , 使汝窑瓷成为皇亲贵 族雅室必备 。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 , 六个支钉的很少 , 痕迹很浅 , 大小如米粒 , 形成“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征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 。
汝瓷始烧于唐 , 创烧于宋 , 为宫廷御用瓷器 。北宋后期 , 汝窑被皇 室垄断 , 专为宫廷烧造瓷器 , 随着宋徽宗的喜爱而登峰造极 , 却也伴着宋朝的衰败而销声匿迹 。为皇 室生产器物是极其特殊、隐秘的事情 , 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 , 都要悉数砸碎、毁掉、埋掉 。而汝窑本身更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 成器很少 。再加上总共就为皇 室烧了20年 , 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 , 越往后越发珍贵 。
传世汝瓷是汝窑的早期汝瓷 , 而并非北宋汝窑黄金时期的产品 , 自汝瓷问世以来 , 我国历史上每一个窑口初期产品和成熟期时的产品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 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汝窑也不例外 , 我们在研究汝瓷时万莫一叶遮目 , 尽管汝窑遗址已经找到 , 但汝瓷至今仍有不少待解之迷 , 急待后人去破解 , 为什么在国内至今尚未发现对汝窑汝瓷研究有说服力的高水平的文章问世 , 这就是重要原因之所在 。在国内汝瓷釉下气?廖若晨星"似乎成了鉴定识别真假汝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这种提法一不科学二不全面 , 它把广大的陶瓷爱好者导向了误区 。这种错误说法 , 也掩盖了汝瓷历史本来的面目 。
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 , 汝窑支钉的真面目终于揭开谜底 。芝麻支钉其实很平常普通 , 就是窑工用当地的粘土随手捏制素烧而成 , 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 初期垫饼有支钉和无支钉两种 , 支钉制作较粗 , 钉与饼容易脱落 , 后期制作偏精 , 饼薄钉尖;以后再生产垫圈 , 垫圈有带支钉和不带支钉的 , 有三支和五支钉的 , 六支钉的作水仙盆用 , 粘土垫饼或垫圈制成后 , 素烧成形 , 便随时取用 , 就是如此简单 。
【举世公认的稀 世 珍 宝:汝窑】根据学者孙新民研究 , 从考古发掘中找到了汝官瓷器的烧造区 ,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 , 御用汝瓷晚于民用汝窑 。(图1)新近出土的大量汝官窑瓷片丰富了人们对于汝窑产品的认识 。汝窑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 , 因烧造时间较短 , 故传世瓷器不多 。南宋周煇在《清波杂 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 , 内有玛瑙为釉 , 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 , 近尤难得 。”汝窑在宋朝已经是难得佳品 , 不用说后代了 。据统计 , 全世界目前现存汝窑传世品近百件 , 主要收藏在中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