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之下,邯郸之战何以能够胜利?( 三 )


在有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之下,邯郸之战何以能够胜利?

文章插图
我们也可以看到,纵使秦国在战国末期成为了顶级的巨无霸,可是面对“合纵”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个被秦国打的半残的国家还是能够对秦国造成重大伤亡,可见“合纵攻秦”在当时还是一条可以对抗强秦的办法,而赵国君臣能够联合楚国、魏国对秦国进行“合纵攻秦”无疑也是其能够胜利的原因之一 。
“长平之战”伤亡太大,尚未恢复元气便爆发战事
“长平之战”虽然是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然这场仗对于秦国来说同样是惊险万分,为了支援“长平之战”,秦国也将国内可用的有生力量全投入到了战场之中才获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
然而古语有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长平之战胜利的背后也让秦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秦战事结束后,白起欲对赵国进行进一步打击之时,昭襄王为什么听范睢而不听白起的呢?一个原因固然是范睢其在背后挑唆导致秦国失去了灭赵的战机;另一方原因也尤为重要,即秦国在长平之战之中的损失并不小,因而继续进攻邯郸无疑会加剧秦军的伤亡,这就促成了秦昭襄王迫使白起退兵之缘由 。
在有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之下,邯郸之战何以能够胜利?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之间仅仅相隔了大半年时间,在这一段真空期之内赵国可以拉拢外援、构筑邯郸周边的防线,对于分秒必争的赵国来说的确是极为重要的缓冲期;然而此时的秦国在这一段时间内又能做什么呢?
长平之战耗空了赵国,却也让整个秦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爆发的几年间,整个天下都在闹饥荒,为了支援长平前线,秦国国内的民众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此时的秦国国内经济也处于崩溃之中 。长平之战赵国战死四十五万,而秦国却也折损将近二十余万兵马,仅仅半年时间想要将折损的二十余万兵马迅速恢复至战前无疑是不可能的 。所以秦国在经济以及军事力量都尚未恢复的情况之下便对已经构筑了坚强邯郸发起进一步攻击无疑是不现实的,而这一点又和之前所说的秦国内部矛盾导致失去了最佳战机相呼应 。
邯郸之战无疑是“长平之战”之后的最终结果,可以说秦赵两国在两次战争之中都没有做到全胜:赵国损失了“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所有的军事力量,从而导致其最终元气大伤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而秦国在两场战斗之中的伤亡也已经接近于彼时的赵国了,更重要的是之后的合纵破秦让秦国多年的辉煌战果一朝化为乌有,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得不推迟了几十年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张飞和赵云谁更强?从零陵上将转身的那一刻,答案已经揭晓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是关于三国武将武力值排行的顺口溜,想必大家都知道 。可是排名是根据战绩来计算的,他们之间除了“三英战吕布”之外,基本没有什么正面对决,就连袁绍手下号称不弱于关羽的颜良也是在猝不及防之下被关于斩杀,其真实战力也是犹未可知 。张飞和…
【在有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之下,邯郸之战何以能够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