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斯克打开潘多拉魔盒


马斯克的桌子上,又被放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
8月28日,刚刚将一颗火箭发送到火星上的埃隆·马斯克低头就带着三只小猪和他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煮开了科幻界的锅——全员沸腾 。当被植入了芯片“LINK”的小猪被工作人员摸鼻子的时候,显示器上跳动的脑电图波纹清晰地表达它的兴奋 。
虽然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发布的这些成果在专家的解读中并没有任何超越科研界已有水平的“重大进展”,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场发布会将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正在做的事情第一次以高整合度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
人们突然发现,原来科学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 。相比之下,科幻电影里那些迷幻的情节顿时看起来就不只是“幻想”,从而引发了人们开始了对“缸中之脑”、“云端永生”的讨论 。
而在半个月前,“红衣大炮”周鸿祎就在今年的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公开炮轰马斯克:“像埃隆·马斯克这样半疯半狂的人,搞脑机接口,帮助点残障人士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有一天把所有人都连上互联网,这会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你有任何一点不好的想法,可不是你老婆偷看你手机那么简单,人们需要新的伦理和新的法律 。”
正如周鸿祎所说,在脑机接口解决伦理问题之前,这个潘多拉魔盒不能轻易打开 。
是谁在窥视你的大脑?
2017年,《自然》杂志刊登过的一篇文章中学者们针对神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四点伦理建议 。其中,隐私被放在了第一条 。虽然实现真正的人脑与电脑共生还是个故事,但是从人脑可以被解读的那一刻开始,隐私泄露的危险就已经存在 。
大脑信号是个人最高级别隐私 。当芯片可以实时“读取”人的欲望时,将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最后的隐私 。
如今,手机等外部设备已经在通过输入法、麦克风、通讯录、浏览痕迹等各个方面监控我们 。比如,很多人发现,自己和朋友的聊天会被手机“偷听”,自己聊天过程中出现过的商品或者链接会被推荐给自己 。
推荐算法更是已经成为一项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互联网平台 。人们拥抱互联网这个“知己”,被信息茧房一点点困住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人隐私毫无保留地泄露的过程 。
更常见的监控技术,通过对路人进行实时扫描人脸信息、进行身份识别,成为社会安全的帮手和隐私泄露的凶手 。2019年5月14日,旧金山市的立法机构监事会以8票对1票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停止秘密监视条例”,该条例决定禁止全市53个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
人脸尚且如此,人脑将更甚 。如果我们将大脑毫无保留地交给机器,则相当于将自己最深处的隐私毫无保留地晒到太阳底下,成为利益机构的养分 。
设想一个场景,如果脑信息可以被解读和监视,那么每一个滚过你脑袋中的想法都暴露在世人面前 。暴力机关可以搜集每个人的芯片信息,然后按照潜在犯罪可能性进行全员排序 。我们的大脑信息会被当作呈堂证供 。
这样的场景在电影中非常常见 。在1995年的电影《永远的蝙蝠侠》中,“谜语人”通过一台3D电视进入观看者的大脑,获取他们的个人想法,从而找出蝙蝠侠的真实身份 。
电影《匿名者》中则展示了一个因为脑信息可视化而导致人类彻底失去隐私甚至不得不求助于黑客的世界 。为了降低犯罪事件,政府在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在其瞳孔中植入芯片,人们所见之物全部会上传至云端,任何行为都在政府的监控之下 。
而现实生活中,这种简单的脑信息解读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入侵”大脑、偷取隐私的程度了 。P300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信号,指的是人刺激之后约300毫秒时,在头后部出现的一个正成分峰值 。这个电位会提醒你的大脑,注意周围出现的某个需要你注意的东西 。这项技术最为人所知的应用就是测谎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