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贵在时时处处( 二 )


一到学校晓磊就胃口不好,胸口发闷,常给妈妈打电话,说心里难受,想家 。晓磊的老师说,晓磊在班上从不和其他同学说话,下了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看大家玩 。
建议:
生活的变化是孩子出现适应问题的客观原因 。在今天,不仅时代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纵向变化,而且人口流动也带来生活方式的横向变化 。从心理学角度说,晓磊的“闹病”是他遇到了适应困难,心理压力跑到身体上来了 。
父母应在孩子转学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提前和孩子谈谈新学校吸引人的地方,还可以让孩子直接接触一下新学校,与新学校中的老师或同学适当交流,孩子自然也就容易适应了 。
升学不适症
3岁的小强进入幼儿园后整天哭闹,不愿参加任何活动 。按理说,托儿所的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其适应能力应比不入托的孩子强,可小强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强妈说小强在托儿所时年龄最大,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其他小朋友也很顺从他,凡事他为“王” 。可进入幼儿园后,他发现自己再也不能为“王”了,只好以哭闹来表达他的苦恼 。
建议: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人际环境的变化,也就导致了社会角色的变化 。小强就是遇到了这样的角色变化,往日的“大王”成了小字辈,地位下降了(好多幼儿园小朋友升入小学后,也会感到这种角色的变化 。) 。
可另一方面,父母却说他们“长大了”,他们在家人眼里的地位上升了 。
一降一升,角色心理出现严重冲突,于是,出现了暂时的适应困难 。
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游戏 。比如让孩子分别扮演“大哥哥”或“小弟弟”的游戏,使其掌握角色变化后的行为规范,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 。孩子都有好奇心理,可以利用新奇效应,树立他新的自我形象,借以让他重建信心 。在角色变化的适应期,父母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应遵循小步子原则,引导他慢慢适应 。
社交不适症
晓慧5岁多了,还哪也不敢去,见到生人就害怕 。晓慧妈每次和熟人介绍晓慧时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怕生 。在晓慧小的时候,如果谁要抱晓慧,晓慧妈自己就先紧张起

12 3 4
教育贵在时时处处
治理“两面派”小孩要巧要早



来了 。
建议:
晓慧的适应能力差,就是妈妈“说”出来的 。这叫消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很厉害,经常给孩子什么暗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叫作“标签效应” 。另外,当孩子面临一些生活变化时,往往孩子还没什么反应,有些父母就先焦虑了 。比如新生入园,孩子才进到幼儿园,妈妈在课室外就已泪流满面 。父母的这种消极暗示逐渐转化为孩子的消极自我暗示,结果本来没问题的孩子也会出现适应困难 。
一是把对孩子的消极评价从自己的词典里删除,给孩子贴个“好标签” 。
二是给孩子作好榜样,让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增强适应的能力 。
揭密入园&入学适应问题
焦虑是入园不适的主要原因
分离焦虑 通常发生在新入园的孩子身上,有时因为缺勤、调班等情况也会出现 。
建议:父母首先自己要适应与孩子分离,早上送孩子时应交给老师就离开,切忌离开了又溜回来 。事前应跟孩子沟通好,以尽快消除孩子的陌生感,融入集体 。
生活焦虑 通常表现在孩子的一些生活细节上,如被同伴目睹了尿裤子、午睡时老睡不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