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上行周期拐点已至 猪企“躺赚”好日子难延续( 三 )


上述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也表示,虽然大多数养殖户还是用三元母猪充当种猪,市场上母猪的数量确实已经出现连续增长,但是生猪供给量整体还是不足的状态 。大企业目前都在扩张产能,虽然项目建设速度可以提上来,但种猪的补量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具体缺口什么时候能补齐还是未知 。
屠企规模减半
集中度将提升
从近期密集披露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8月份数据来看,企业单位出栏量有增有减,整体变化幅度不大 。不过当前终端需求欠佳,屠宰厂开工水平低位的问题依然凸显 。
“从去年以来,生猪养殖下游的屠宰和深加工企业生存环境就比较困难 。猪价高,销价不可能按照猪价上涨的幅度一样上涨,市场还有接受程度的问题 。所以在目前价位上,大部分屠宰企业是亏损的 。”刘承信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一般情况下,生猪价格在每斤7、8元左右的时候,屠宰企业才能恢复到盈利水平 。当前市场情况下,虽然深加工还有点盈利,但肉价高,成本高,盈利情况也不好 。
刘承信称,目前国内屠宰量下降很厉害,比去年同期已下降50%左右 。“企业的屠宰量减少了,过去能宰四五千头的,现在宰一两千头 。过去能宰四五百头的,现在宰百十头 。大多企业为了维持基本客户,赔本也得干 。”
据卓创监测数据统计,2017-2019年非洲猪瘟发生前,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40%-60%之间,疫情发生后,开工率降至30%以下,且2020年1-8月开工率不足20% 。但从过去5年开工率走势看,四季度开工率均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卓创预计2020年四季度提振有限,国内屠宰企业开工率或涨至20% 。
作为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的龙头,双汇发展相关人士与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交流时称,近两年国内屠宰企业规模确实有所缩减 。按照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行业企业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一万多家,缩减到五千多家 。这其中,除生猪价格上行,屠宰企业盈利水平欠佳的因素外,也与非洲猪瘟疫情下,国家相关部门为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市场管控等因素密切相关 。
在近两年生猪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屠宰加工企业也加强了向上游的布局 。今年5月,双汇发展就曾公告筹划定增募资70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等 。
“企业发展养殖板块并不是为了从养殖盈利,还是为了和主业配套 。随着行业规模化发展越来越高,如果企业自身一点在上游的产能布局都没有,受前端的制约就会比较大 。适当布局上游,可以提高对前端的议价能力,对成本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上述双汇发展人士表示,过去一年多以来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对下游屠宰企业产生成本冲击,不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以往不规范屠宰的企业退出市场,减少私屠烂宰现象,大企业集中度获得提升 。从公司财报也可以看出,虽然猪价高位运行,市场供应量缩减,但双汇生鲜品的销量并未有显著下滑,这与疫情下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对于品牌产品需求增大不无关联 。
拐点已至
疫情“黑天鹅”尚存
随着市场产能逐步恢复,目前生猪养殖上下游对于周期下行拐点到来的观点已基本确立 。
“往年生猪出栏均价最高也就在25元/公斤左右,而本轮周期的猪价高位震荡保持在35元-40元/公斤,这一价位太高,也持续太久,这种现象注定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存续的过程 。”温氏股份相关人士表示,随着行业产能的慢慢恢复,猪价必然会下行,回到正常的利润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周期,不用太悲观 。
他分析认为,从猪价本身看,去年国内生猪出栏价格一度超过40元/公斤,已是周期最高点 。今年虽然在7月份前后价格又一度冲高,但没有超过之前高位水平,这只能说明市场产能的恢复还是受到一定影响,高价持续时间比较长,产能反弹的高度也比较高,但高位已经过去 。“虽然去年9月份母猪存栏拐点的数据不算特别充分,但算是一个逐步筑底的过程 。从目前市场母猪存栏情况看,生猪价格的拐点应该是已经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