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独立个性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独立个性

文章插图
母亲或许要问:“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它对孩子很重要吗?”
专家:简单地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宝宝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宝宝从仰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食、衣、住、行等历程 。对孩子来说,是踏出家庭“暖房”的第一步,因此,绝不能马虎 。
观察中国家庭会发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很弱,甚至到了成年之后还有某些部分需抑赖父母的协助,例如:找个东西,都得请妈妈帮忙等 。黄琬玲解释,原因可能在于,父母没给机会学习 。以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而论,多数的父母对待子女会采取宠溺的态度,再者受到会念书才有出息的观念影响,许多父母会认为:“孩子只要念好书就好,生活琐事自然有长辈代劳 。
”久之就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低落 。
其次,职业妇女增加,家中不乏有保姆、外劳帮忙做家事,在样样有人代劳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父母在过程中又因疏忽没有察觉或指正,可能就会使孩子变的娇生惯养,甚至成年之后还不能独自处理自己周遭的琐事 。

尊重孩子行之有度
教孩子说话掌握好四个阶段



1.一岁半以前,要使孩子尽可能多地听懂大人所说的话 。
三四个月起,可以训练孩子独立发“a”等音节;半岁后,给孩子讲玩具的名称,使他知道你说的是指什么玩具;一岁左右,尽可能多地告诉他某些东西的名称,诸如家里亲属的称谓、家用电器的名称、五官和手脚等 。
2.二至三岁,要使孩子掌握最简单的语言形式——“情景对话” 。
比如孩子急于表达一个要求的时候,即使你已经明白了,也要鼓励孩子努力表达出来,而不是马上替他解决 。
3.三至五岁,要训练孩子使用所谓的有“上下文的语言” 。
比如孩子问:“小白兔爱吃什么?”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观察,独立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 。复述简单的故事,对孩子也是有用的 。
4.入学前,要使孩子提高使用说明性语言的能力 。
比如训练说明游戏规则;引导孩子说出对童话中的形象的态度 。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独立个性
镭的发现—学前教育科学故事



1897年居里夫人已完成了大学学业,取得了数学、物理两个硕士学位,正在选择写博士论文的题目 。
一天她正在实验室里翻阅近来的研究报告,忽然发现贝克勒尔关于铀的放射性的报告 。
她再一查所有的文件,并没有这方面的第二个报告 。
好一个最新的、独一无二的题目,这是一块还没有人涉足的新大陆 。居里夫人那双深蓝色的眼睛盯着这份报告的标题足有十几分钟,然后微微抬起明亮的很宽的额头,将报告合上,轻轻地但很坚定地说了一句:“就是它了!”
居里夫人这个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女子,何以敢选这个划时代的研究课题呢?原来她身上有两样难得的品质,一是专心,二是顽强 。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受到极好的家庭教育,掌握了波兰文、俄文、德文、法文,喜爱文学、数学、物理、兴趣极广,个性极强,要干什么事必定干成,正干什么事情绝不分心 。
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家里经常是一片歌声、读书声、说笑声 。可是玛丽只要是想读书人,便一人坐在桌旁,双肘支着桌面,两手捂住耳朵,一会儿便进入书内 。接着她的双手自然地离开耳朵,这时无论什么样的吵闹就再也不能使她这个姿势和神志改变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