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物流大变局:电商平台天上打架,快递公司地上鏖战

尽管线上购物早已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但支撑起电商的物流行业在舆论场受到的关注并不算多 。毕竟,和用一款APP打开市场相比,干“苦活累活”的物流行业难免显得有点乏味 。
不过,情况如今有了明显转变,无论是资本动向还是业务进展,物流行业今年大事不断,频上头条 。
一方面,三大电商平台相继加码物流:阿里巴巴4月入股韵达,9月又增持了圆通;京东物流收购了跨越速运,京东系的众邮快递也已起网运营;拼多多在接入国美旗下安迅物流的同时,与极兔快递的暧昧关系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
另一方面,快递公司本身也有不少大动作:百世、中通寻求赴港二次上市;顺丰股价一路走高,一向低调的创始人王卫还因给员工发红包而上了头条 。
大事件频发的背后,电商平台之间、快递公司之间新一轮的战火正在燃起,行业变得更加泾渭分明,而疫情正是推动一切变化的关键变量 。
疫情之下,重估物流
“外界对京东存在误解,认为京东自建物流仓储体系是一种烧钱行为” 。在2017年和CNBC的访谈中,刘强东如此表示 。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京东自建物流并不被看好,除了经历了十余年的亏损,京东物流还曾陷入“融来的钱只够再亏两年”的困境,相比之下,外界更看好菜鸟网络所贯彻的平台模式:轻资产、高利润、十分“互联网” 。
但随着疫情的出现,“重资产”模式的价值被充分验证,平台和市场也开始重估物流 。
今年一季度,疫情催生的物流需求大量增加,但由于运力紧张和交通情况复杂,大部分快递公司的派送效率不尽人意 。在此期间,京东物流脱颖而出,不仅在驰援湖北和C端配送上表现优秀,还为京东带来了同比24.8%的活跃用户数增长 。
同样在疫情期间表现突出的还有顺丰,根据财报,顺丰一季度实现营收335.4亿元,同比增长39.59%,业务量达17.2亿件,同比大涨75.15% 。不同于采取加盟模式的“通达系”,顺丰一直以自营模式为主,这意味着顺丰能有更好的履约体验和掌控力 。类似差别,也出现在京东物流的和菜鸟网络之间 。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物流和顺丰并非只在疫情期间凸显优势,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两者的“扎实”价值在疫情逐渐缓和后仍在显现:
根据财报,京东二季度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了30%,相较一季度进一步提速 。
顺丰的优势同样进一步扩大,其上半年营收达711.3亿元,同比大增42.05% 。
相比之下,在履约体验上稍逊一筹的“通达系”的营收增速要么是负数,要么仅录得个位数的增长 。
增速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物流行业的洗牌 。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顺丰速运的物流业务件量达36.55亿票,同比增幅高达81.3%,远高于22.1%的行业增长,顺丰的市占率也从去年年底的8%增长至接近11%,超越了申通 。反观“通达系”,除了行业龙头中通实现了市占率小幅增长,韵达、圆通的市占率基本没有变化,百世和申通则都出现了负增长 。
在疫情的压力下,物流效率和履约体验之于公司增长的价值被显著放大 。对于陷入存量竞争的电商平台来说,物流的价值不光是体验问题,更是关系到用户会不会流失去对手平台 。因此,平台在拉新上有多努力,在物流领域的角力就有多激烈 。
泾渭分明的平台
从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今年的种种动作来看,筑高物流护城河已成共识 。具体到各个平台,阿里巴巴延续了通过资本来加深对快递公司捆绑的策略 。
今年4月,阿里巴巴首次入股韵达,自此,“通达系”的所有成员都进入了“阿里系”的资本版图 。9月,圆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向阿里巴巴转让部分股权,此次转让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2%,转让价为17.406元/股,总计约合6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