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除了关心亲人之外 , 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 , 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 , 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
平平从幼儿园回到家 , 要把刚学会的儿歌念给妈妈听 , 妈妈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 , 并邀请全家人一起专心地听 , 听完之后热烈鼓掌 。平平十分开心 , 他主动帮妈妈搬椅子 , 拿筷子 。
亮亮从幼儿园回到家 , 兴奋地对爸爸说:“我得到小红花了!”爸爸正在看书 , 头也没抬 , 淡淡地说了一声“好” , 亮亮失望地坐在小椅子上 , 一下子没了精神 。
平平妈妈的热情使平平“受关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 由此产生的积极情绪立即成为他为妈妈做事的动力 。亮亮爸爸的冷淡使亮亮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 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使他无精打彩 。可见 , 幼儿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绪控制的 。因此 , 幼儿情感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过程 。
3-6岁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外露、不稳、容易变化等特点 , 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幼儿逐步做到情绪稳定积极 , 情绪认识准确、表达恰当 , 并促进高级情感的萌发 。幼儿情感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 多利用大自然、生活情境和艺术作品对幼儿进行熏陶 。除了渗透和熏陶之外 , 还可设计一些专门的游戏活动进行培养 。
下面结合幼儿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 介绍一些常用方法和游戏活动:
1、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认识和体验 , 并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出来 。
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并体验高兴、喜欢、害怕、吃惊、悲伤、厌恶、气愤、好奇等各种情绪和情感 , 鼓励幼儿把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 。要做到这一点 , 首先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准确地表达各种情绪 , 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 。如对孩子说:“你真乖 , 妈妈很爱你 。”“你现在不听话 , 爸爸生气了 。”“奶奶生病了 , 妈妈心里很难过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情感 , 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游戏 , 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形式 。
情感图片排队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基本情感:快乐、悲哀、生气、害怕、厌恶、激动等 。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 , 每种图片能表现出一种基本情感 。
过程:
1、把图片摆在桌子上 , 和孩子讨论图片上的人的情绪和情感 。
2、让幼儿找出哪张图片的人是生气的、悲哀的、高兴的等等;让他们把所有类似情绪的图片放在一起 。
3、让幼儿把3张或3张以上的图片按情感强弱的程度排列 , 例如快乐、比较快乐、很快乐 。
半边脸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情感并使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 。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面部图片;硬纸板、胶水 。
过程:
1、把图片粘在硬纸板上 , 再把每张脸剪成两半 。
2、让幼儿看每幅图片的一半 , 然后让他猜那个人是什么情感;再让他看另一半 , 看看孩子的理解是否准确;最后把两个半边脸拼到一块 。
情感之声
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并清楚地意识到别人的情感 。
材料:录音机、“情感之声”磁带 。
过程:①录下幼儿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 , 如气愤的吼叫、悲哀的哭泣、快乐的大笑等 。也可以录下用不同情感表达的同样一句话 , 如“喂 , 你瞧 。”“他过来了 。”②让幼儿判断每种声音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