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传位给平庸的永琰,而非才华横溢的永瑆?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寿命最高的皇帝,乾隆掌权63年,活了89岁,其子数量应该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似乎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共识 。
可是事实上,宋徽宗在位28年,生了80个子女;唐玄宗在位44年,生了59个子女;康熙帝在位61年,生了55个子女;明太祖在位31年,生了44个子女;唐太宗在位23年,生了35个子女 。
而乾隆的最终只有27个子女,估计连帝王生育水平前十都排不进去,在27个子女中,17个是儿子,10个是女儿 。
虽然不多,但是也应该有一个激烈的夺嫡过程,但是反观乾隆子嗣传承,最后能够竞争的却只有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 。

乾隆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传位给平庸的永琰,而非才华横溢的永瑆?

文章插图
接下来,就来谈谈乾隆的皇位传承之路到底有多坎坷 。
乾隆这个人比较特,他看不上祖上那一套野蛮没文化的继承方式,比如皇太极和顺治帝继承皇位的时候甚至都进行了“民主”推选 。
而到了他父亲雍正帝登基之前,更是出现了九子夺嫡,场面也是惊心动魄,这种激烈的竞争虽然保证了清朝前期帝王的执政水平,但是过程太过于惊心动魄,因此,乾隆帝年轻的时候是有志改变这种现状的,他最欣赏的即位方式就是传统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乾隆最崇拜康熙,康熙前期也希望嫡长子能够继承皇位) 。
因此,在乾隆与正妻富察氏生嫡子永琏后,就打算立其为太子,在1736年乾隆登基的时候,年仅六岁的永琏就被乾隆密定为皇储,立储圣旨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显然,就等乾隆嘎嘣一下过去,皇位就传给永琏了 。
乾隆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传位给平庸的永琰,而非才华横溢的永瑆?

文章插图
奈何永琏在乾隆三年的时候就夭折了,乾隆受到了巨大的挫折,但是并没有气馁,在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又和富察氏生出了皇七子永琮,乾隆合计都没有合计,想要立其为太子,结果这个嫡子在乾隆十二年的时候也病逝了 。
两次把名字写好,两次放到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又两次在儿子死后,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拿出来,仅仅三十多岁的乾隆是身心俱疲,没有传位给嫡长子,是为终生憾事 。
乾隆晚年皇子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光是乾隆这个89岁的高龄,大部分生在前面的儿子都熬不过乾隆 。
另一方面是富察氏病逝,虽然乾隆再立皇后,但已经没有什么嫡长子而言了,但是乾隆还是比较看重嫡庶,凡是非皇后所生的子嗣,基本在乾隆那里就已经被pass了 。
乾隆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传位给平庸的永琰,而非才华横溢的永瑆?

文章插图
先说熬不过乾隆的儿子,其实很多,比如皇长子永璜,在雍正六年时出生,假如不是在乾隆十五年去世,熬到乾隆挂的时候,也得七十一岁,别说是在古代,即使是现在,一个人能活到七十一岁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
乾隆的儿子中,夭折的并不在少数,皇二子永链八岁去世,皇七子永琮两岁夭折,皇九子两岁夭折,皇十子也是两岁夭折,后来的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也是早早夭折 。
而躲得过夭折的人里面,也很少能够躲得过乾隆的刁难,乾隆是一个对儿子要求很严格的人,尤其是对非嫡子的孩子,那更是吹毛求疵 。
比如富察皇后去世的时候,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为表现的不够伤感(又不是自己亲妈,表现的还能怎么忧伤,乾隆就是病态人格),被乾隆当场拳打脚踢,直接把永璜踢跪地上 。
乾隆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传位给平庸的永琰,而非才华横溢的永瑆?

文章插图
哪有当皇帝老子的这样教训儿子,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时乾隆直接表示他们两个人直接丧失继承皇储的资格,你要不想传位,你就直说,还整个葬礼不够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