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我家孩子与别人的沟通能力比较弱 , 读大班时 , 我让他转到了一个新的幼儿园 , 第一天到新环境 , 他不知道卫生间在哪 , 宁愿憋着也不张口问老师和同学 。”南宁市民贺女士的儿子5岁半了 , 虽然他在父母面前非常闹腾 , 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却很少主动地表达自己 。趁着还没上小学 , 贺女士想让孩子多锻炼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 以适应半年后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 。但贺女士和丈夫性格都比较内敛 , 平时也并不是能说会道的人 , 怎么培养孩子的口才?这让贺女士和丈夫都很头疼 。
夸奖 从“怕说”到“敢说”
为什么孩子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常常不敢于表达自己?南宁市莹兴双语幼儿园园长颜媛认为 , 这是因为孩子的不自信 , 让孩子担心自己的表达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 从而不敢表达 。要想让孩子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 首先要树立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怎样的呢?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表示 , 真正自信的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举足轻重 , 不需要通过做什么事来让别人认同自己 , 而只凭自己向上的内在需求去做事 。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与在不熟悉的人面前的表现不同 , 就是一种不自信、内心不安的表现 。而孩子自信的培养 , 与父母的互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
何明谦说 , 要让孩子从“怕说”到“敢说” , 首先父母要放下对孩子语言表达的要求和期待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 我希望孩子做得比我更好 。”于是这种期待无形中变成了对孩子的否定和压力 。因此父母要放下这些期待 , 代之以支持 。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 , 马上肯定和鼓励他 。“孩子的调整是有一个过程的 , 父母要看到孩子在每个阶段的闪光点 , 并通过肯定和鼓励去强化它 。”何明谦说 。
颜媛认为 , 培养孩子“敢说” ,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否定和打击孩子 。经常受打击而很少得到鼓励的孩子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 。”因此当孩子遭受挫折时 , 家长应该用鼓励来代替责备 。“没关系 , 宝贝下次会做得更好 。”家长在这样鼓励孩子后 , 要仔细地去洞察孩子的心 , 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赞赏孩子 , 信任孩子 , 并给予热切的回应和正确的帮助 。
训练 从“敢说”到“会说”
孩子从“怕说”变成了“敢说” , 还要“会说” 。“会说” , 当然少不了规范的语言教育 。良好的母语基础 , 是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 。这包括正确读准字词、运用词汇、连词成句的能力 , 以及运用恰当的情感表达的能力等 。
颜媛表示 , 要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 首先家长要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多说话 。说什么呢?颜媛说 , 只要家长在与孩子互动 , 就可以不停地对生活进行事无巨细的描述 。“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 , 只要有人在他身边一直不停地说 , 孩子就会进行潜性吸收 , 有一天他的语言才能就会爆发 。”颜媛说 。
讲故事是打好语言基础的重要方法 。首先让孩子多听一些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 可以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下 , 帮助孩子培养语感 , 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 同时还能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接着 , 可以让孩子在熟悉故事以后 , 尝试复述故事的内容 , 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讲故事是一种能提高孩子多方面素质的手段 , 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口才 , 还能练孩子的胆儿 。”南宁市小龙人故事大王培训学校的创始人“故事奶奶”胡颖说 。在胡颖的故事培训学校 , 很多原来沉默寡言 , 或吐字不清 , 甚至有口吃的孩子 , 都在故事的陪伴下 , 成为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 也成为了一个自信快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