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把观众赶出电影院( 三 )


今年影院复工后 , 发现预期的报复性观影现象并未出现的电影业 , 只能再次出手 , 挤压窗口期 。7月31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妙先生》 , 上映3天后就登陆了线上 , 窗口期只有7天 。
直接线上发行的《囧妈》和《花木兰》 , 虽然都说着“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 可是仅靠“职业道德”把影片困在影院里显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
窗口期的缩短对院线来说是极具破坏性的 , 可这也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 。
随着观影需求的下降 , 有很多影片注定无法在院线挣到足够的钱了 。在电影院里撑着 , 不如早早上线 。
比如中、小成本影片 , 尤其是文艺片和恐怖片 , 市场打开度低 , 影院排片少 , 很多观众是因为排片少找不到合适的时间所以干脆不看了 。
另一方面 , 与重视视听效果的大片不同 , 文艺片、剧情片对硬件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 更加没有去电影院看的必要性 。
对于这类影片来说 , 90天的窗口期确实太长了 。
华谊兄弟的王中磊也说过 ,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线下有10万块荧幕 , 处于非常饱和的状态 。电影需要通过线上平台更多地发挥空间 , 社交属性没那么强的电影 , 更适合转向线上 。
放在以前 , 上映期直接上线 , 必然会让票房“夭折” , 但是随着会员权益和内容付费的普及 , 大部分影片在线上的变现能力并不比强撑在院线里差 。
因此尽早上线 , 对于制作方来说无疑是最优解 。
可电影院不能哑巴吃黄连 , 电影制作方保全自己的同时 , 还是得抄环球影业的作业- 给电影院分红 。
这也是为什么《囧妈》上线短视频平台被骂的狗血喷头 , 因为它忘了管电影院的死活 。
《囧妈》引发的关于电影业变革的讨论 , 远比电影本身的影响大 。
虽然开放窗口期是必然的趋势 , 但是相关的政策和规范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 比如是完全开放还是只是调整出更短的底线?比如电影上线以后的点播费用是否需要有统一规范?比如是否应该根据上线的早晚给电影院不同程度的分红?
问题太多了 , 而大部分目前还没办法一眼看出解决方案 。
长远来看 , 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终将分化 。
对于电影人来说 , 巨大的挑战是修炼和打磨创作能力 , 提高技术 , 作出“必须去电影院看”的作品 。
而对于电影院来说 , 最大的挑战是接受现实 。
或许人类的进化方向 , 就是各回各家 。
【本文作者维多厉害呀 , 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授权发布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 , 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