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淘气包”斗智斗勇


家长如何与“淘气包”斗智斗勇

文章插图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并不是被制止了之后就能够马上停止的 。其实,在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对宝宝来说都是新奇的,他想一个一个地弄清楚 。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就是一种求知欲,它是创造生活的原动力,为此,淘气的孩子应该说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孩子 。若家长能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但能让他们渐渐不再恶作剧,还可以使他们出类拔萃 。
一、宝宝“淘气”的原因
1、好奇心引出的“淘气” 。幼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 。幼儿期孩子知识贫乏,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充满神奇和奥秘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淘气” 。
2、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故意淘气 。有些孩子表现欲极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扬,却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欢迎的事情来,成了“淘气”的行为 。
3、因精力过剩造成的“淘气”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也会产生“淘气”行为 。
4、有意识的淘气,有的孩子喜欢用有意识的淘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
二、淘气包的利和弊
1 。利: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仅不应阻止,而且还应很好地爱护它、培养它 。淘气的孩子总是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喜欢刨根问底,爱挑刺,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这是发明创造最需要的一种思维 。淘气的孩子胆子大、敢闯、敢干,接触面广,这对扩大知识面,发展个性都有好处 。未来社会需要思维独特、有个性的人才,应该给孩子一点淘气度,千万别把他们束缚得死死的 。
父母一般都比较喜欢听话的孩子,对淘气的孩子常感到头痛 。其实对孩子来说,淘气并不是一件坏事 。发明家爱迪生年幼时,看到母鸡孵小鸡,于是也用自己的肚子去孵小鸡,这种看起来很淘气的行为,正是爱迪生探索求知精神的体现 。有的孩子看到闹钟会报时,就试图拆开来看;看到父亲刮胡子,也想跟着试一试……如果父母们采取训斥、限制等粗暴态度去阻止孩子,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会受到压抑,由此,孩子可能变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甚至造成消极的性格 。
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他们长大后,在社会上的成就可能远远超过处处听话的孩子 。
2 。弊:
淘气的宝宝在3岁时已经爱玩爱闹,精力旺盛,过分淘气会使“人见人嫌”,因为常常会危害到他人的利益,而且,家长放任不管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
三、如何“降服”淘气包
1 。理解宝宝淘气的心理需求
淘气是宝宝的天性,因此一旦发现宝宝有淘气行为,父母不必如临大敌,而要了解和掌握宝宝的年龄特点,以符合宝宝成长需求的方式来要求宝宝 。只要宝宝能分清场合、时间,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损坏财物,淘气一点也无妨 。宝宝学习行为规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当他破坏规则时,父母的严厉训斥与惩罚可能会让他因此感到害怕或者困惑,但对改善他的行为没有太多的益处 。
2 。冷静地面对宝宝的淘气行为
发现宝宝淘气时,父母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宝宝的表面行为上,并急于干预,而要努力分清他们淘气行为的本质和动机:是单纯的淘气?还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行为?然后再根据宝宝淘气的性质决定该加以劝阻,还是因势利导鼓励其以正确的方式发扬光大 。当宝宝明明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但他偏偏要违反规则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大发雷霆之怒,而应该平静地坚持原则,让宝宝通过检验,确认父母设置的规则不可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