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保基金陈文辉:对新金融企业的监管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

摘要【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对新金融企业的监管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陈文辉撰文称,数字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传统金融业务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脱离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风险 。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容忍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在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 。正是监管的包容,今天我国才会产生一批世界领先的新金融企业 。监管部门应平衡好创新与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包容创新、鼓励创新,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金融产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中国金融杂志)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数字产业化逐步进入成熟期,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 。数字经济下半场,产业数字化的巨大潜力将逐步释放,在此过程中,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机遇和长期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
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将重塑传统产业
历次科技革命,新技术都要经历从创新发明到大规模应用两个阶段,数字经济也不例外 。数字经济上半场,信息传输、存储、计算、分析等基础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并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特定领域得以应用和推广,数字产业化得以快速发展,在电子信息制造、通信、软件服务等行业出现一批具有领先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企业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本越来越低,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下半场的主旋律将从数字产业化切换到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不仅仅是对原有经济体系的补充和融合,更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和重塑 。
目前,我国产业数字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按占GDP比值计算,我国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数字化程度显著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 。互联网作为连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媒介,率先赋能传统服务业,培育出新零售、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医疗信息化等新业态,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构建生态体系,利用其积累的海量数据和技术优势,正在逐步向金融服务全面渗透,在提升效率、促进普惠的同时,也不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金融业态 。
金融产业数字化具有良好的基础,但转型才刚刚开始
【全国社保基金陈文辉:对新金融企业的监管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金融服务的本质是利用信息对风险进行定价并促成交易,与互联网类似,都是基于信息的“生意” 。金融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间与互联网兴起几乎同步,大型金融机构如今每年都有数亿美元的IT投资,建立了先进的信息系统,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 。以商业银行为例,2018年我国单家股份制银行内部积累的数据体量就达到了100TB以上 。金融产业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最完善、数据资源最丰富的行业之一,拥有开展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的基础资源,最容易推动数字化转型 。
但从发展进程来看,金融产业数字化才刚刚开始 。传统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现有业务,实现降本增效 。而新金融企业则是运用新科技重塑金融业务逻辑,这才是金融产业数字化的核心 。目前,传统金融企业的转型仅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延续,是局部的优化,而不是彻底的重构 。由互联网派生的新金融正在与传统金融交汇,传统金融拥有良好的基础,新金融已趟出一条新路,二者通力合作必能形成金融产业数字化大发展的新局面 。
从势不可挡的造车新势力看传统金融机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