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运通在单晶炉、铸锭炉等硅片制造设备上积累多年 。通俗地讲,京运通过去是专业设备的供应商,现在把自家设备用作生产工具,向下游硅片环节渗透 。京运通明确表示,新签的乐山项目将使用自家研发的1600型单晶炉拉制硅棒,适配210硅片生产线 。
【光伏“后浪”冲击硅片双寡头格局 大尺寸之争白热化】上机数控同样是硅片新势力的代表,公司于11月初签订了一份预估金额超过百亿元的硅片长单销售合同,赚足了市场眼球 。与京运通的情况类似,上机数控向硅片环节渗透的路径也是依靠自家的专业设备优势 。
目前,上机数控已形成覆盖开方、截断、磨面、滚圆、倒角、切片等用于光伏硅片生产的全套产品线 。2019年,公司在巩固和拓展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业务的基础上,成立子公司弘元新材,拓展光伏单晶硅生产业务,致力于打造“高端装备+核心材料”的双轮驱动模式 。
采访人员了解到,11月10日,弘元新材二期8GW单晶项目成功点火投产,二期项目总投资28亿元,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9月15日设备进厂到如今点火投产 。此前的一期5GW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于去年6月13日开工建设,同年11月7日开始投产 。
新势力瞄准大尺寸路径
得益于硅片业务的拉动,今年以来,京运通与上机数控业绩均实现了倍增 。以前三季度的数据为例,京运通营收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101.17%,净利润达到4162万元,增幅为149%;同期,上机数控实现营收19.5亿元、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44%和125.56% 。
硅片新势力的势头之猛,不单单体现在三季度业绩中,从券商对其未来的业绩预测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例如,浙商证券预计,上机数控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6亿元、16亿元和26.4亿元,这样的盈利预测在两年后足可以与双寡头之一的中环股份相媲美;此外,浙商证券最近给予上机数控的目标市值为320亿元,较最新市值接近翻倍 。
新势力企业瞄准硅片环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毫无疑问,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硅片的毛利率是最高的,典型代表是隆基股份,其硅片业务的毛利率超过30% 。当然,在双寡头的稳固格局下,新势力企业能分得一杯羹,还有赖于光伏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 。
从客观背景来看,新势力的崛起也有其原因 。一方面,虽然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有能力大规模外销硅片,但两家公司或多或少地向下游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渗透,形成了与硅片客户——电池片或组件厂商的竞争关系,不再单纯的上下游关系让市场亟需独立第三方硅片供应商 。
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当前正处在光伏硅片向大尺寸方向演进的换挡期 。过去几年,156尺寸的硅片是市场主流,但自从中环股份发布210大尺寸硅片后,主流硅片制造商纷纷制定了向166、182或210等大尺寸硅片演进的技术方向 。
光伏硅片尺寸的混乱引发业内争论,但向大尺寸演进的方向却很少有人否认 。然而,头部的硅片供应商产能规模大,在市场转向的时候调头难度也相应地增加 。相比之下,新势力们没有历史产能包袱,上的产线也都是最先进的,这就给新势力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
采访人员了解到,京运通已成功研发JD-1600全自动软轴单晶炉,该炉型兼容32~40寸热场,最大投料量达900公斤,可拉制12英寸或以下的单晶硅棒 。其中,12英寸硅棒可用于切制目前市场上最大尺寸的单晶210硅片,公司新产品210大硅片目前也已试产成功 。
上机数控方面,近日,公司及子公司弘元新材与天合光能就单晶硅片的销售签订合同 。2021~2025年,天合光能每年向弘元新材采购不少于4GW单晶硅片,对应210尺寸的单晶硅片4亿片,5年总计20GW,对应210尺寸的单晶硅片20亿片 。
- 又添债务“黑洞” 广州浪奇还想“浪”多久?
- 发生了什么?最牛“地产”股突然暴跌300亿!
-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压力不减 上市银行配股时隔7年“重现江湖”
- 新能源汽车、光伏、房地产 九大行业2021年投资策略合集
- 反常!深陷“破产跑路”传闻 蛋壳公寓股价竟一夜飙升71%
- 马斯克笑了!510亿美元将“被动”买入特斯拉股票
- 亚马逊突发大动作!这类股票“崩了”:最狠一夜暴跌22%
- 险资也“踩雷” 2只险企重仓*ST股年内跌幅超50%
- 冬天最好给壮孩子去去“火”
- 准备白纸 让宝宝尽情地“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