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后浪”冲击硅片双寡头格局 大尺寸之争白热化( 三 )


上机数控与天合光能的签约被视为210硅片获得市场认可的一大突破,有券商甚至将此解读为“光伏行业首个210大硅片百亿长单落地,战略意义重大” 。
182与210阵营
竞争白热化
正如前述,光伏硅片尺寸的标准之争目前还处在比较混乱的阶段 。2012~2018年,业内以156尺寸硅片为主,到了2019年,隆基以存量电池产线能接受的极限尺寸为逻辑,推出166硅片,而中环参考半导体经验,继续推出210硅片 。
今年6月,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等7家企业联合发布标准尺寸倡议,提议将182硅片作为标准 。随后到了7月,中环股份、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39家企业组建“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加快推进210产品放量 。由此,围绕硅片尺寸,市场形成了两大阵营 。
由于新上产线基本上都是210尺寸向下兼容,硅片新势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助攻了210硅片的加速渗透,但是,业内对于新势力企业能否顺利出货以及产线良率等指标还存有疑虑 。
中环股份率先推出210硅片,公司人士也向采访人员表示,目前,210硅片的市场接受度很高,需求也很大 。该人士称,前期受到疫情影响,210硅片与电池、组件等环节的匹配工作有所推迟,但从6、7月开始到今年底甚至明年,210硅片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
中环股份现有51GW硅片产能,其中包括18GW的210硅片产能 。上述人士透露,未来公司产能增长都会选择210方向,今年底硅片产能将达到55GW,明年年底会到77GW~80GW 。“不光是我们,未来其他公司新增产线可能都会适配到210尺寸,并向其他小尺寸兼容 。”
开源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刘强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当硅片变大时,会存在“通量效应” 。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切割硅片数量和制造电池片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片硅片的面积变大造成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池功率增加,而人工等成本增加几乎不变,从而降低了电池单瓦的成本 。
在硅片尺寸之争中,新势力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更为激进,而头部企业的选择相对保守 。刘强认为,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好理解,“主流的技术之所以成为主流就在于其性价比高,大企业选择相对保守是因为既有产能就能保证较好的毛利和销量 。”
刘强进一步指出,一旦采用新技术,必然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头部企业需要的是及时跟踪技术进展确保自己不落后;而规模相对较小的或者之前不在光伏产业的企业想实现弯道超车则可能会相对激进地进行提前布局 。
在晶澳科技副总经理、董秘武廷栋看来,硅片尺寸越大,“通量效应”有利于固定成本摊薄 。但目前来看,182尺寸硅片从硅片到组件在现有成熟的制造、物流、电站建设中,能够实现更优的生产成本 。从客户反馈来看,182尺寸硅片的组件在市场上接受度较高 。
“预计明年公司182尺寸硅片的组件出货占比超过50%,将会成为公司主流产品 。原156、158等尺寸硅片的产品还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预计会随着大尺寸硅片的组件高性价比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未来小尺寸硅片组件的市场份额占比逐步减小 。”武廷栋向采访人员说道 。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