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黄收藏价值

【浅谈田黄收藏价值】多数田黄的外表都有黄 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 , 或厚或薄 , 或全裹 , 或稀疏挂皮 , 形态变幻无常 , 虽然也有一些田黄因为色皮极薄 , 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 除 , 但田黄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 , 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 , 乃至泛白 。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 , 块头大的田黄尤为明显 。

浅谈田黄收藏价值

文章插图
田黄 , 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 。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 , 具备细、洁、润、腻、温、光 , 透 , 色 , 凝印石之九德 , 故称之为“石帝” 。
从文物鉴定角度讲 , 鉴定田黄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 ,  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 , 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 。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 , 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的假冒与辨别 , 特摘引如下 , 以飨读者 。近些年有人采用各种办法 , 试图以人工合成等办法仿造“田黄” , 引起了鉴藏家们的关切 , 怕真假难分 , 影响田黄的身价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 因为“田黄”虽来源于寿山冻石母岩 , 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 , 经过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浸润变化才形成的 , 它所具备的天然光彩和观赏收藏价值 , 绝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 , 也是可以鉴别的 。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
浅谈田黄收藏价值

文章插图
田黄的生成与和田玉籽料颇为相似 , 是由高山系或其他地方母矿矿石经地 震、洪水及风化等作用剥离母矿后 , 与山体不断摩擦滚落 , 落入溪流之中 。又经受了河水千万年的冲刷 , 并被河水及泥沙中的金属物质不断浸润 , 最终形成其圆润的外形、温润的质地及醇熟的色彩 。古人称田黄“无根而璞 , 无脉可寻” , 意即在此 。
中坂所产的田黄是最标准的 , 大量晶莹剔透的上坂田石落入此地 , 并被上游冲刷下来的富含金属元素的沙土掩埋 , 且中坂水流绵延而缓慢 , 田黄有足够的时间在此地孕育生长 , 往往出现黄金黄 , 橘皮黄等名贵品种 , 石皮明显 , 萝卜纹清晰 , 形状饱满 。许多重要田黄作品的原始材料大部分出产于此地 。
浅谈田黄收藏价值

文章插图
田黄在地下松软润澈的环境中 , 在泥土的水分中 , 在分子作用下聚集形成一种饱含油脂的金色浆脂团 , 同时不断吸附泥土水分中的油脂 , 又不断分析出油脂中微量的矿物质 , 再经溶解转化 , 矿物分子不断聚合形成微小颗粒的结晶过程 。通过分子作用 , 白色的矿物颗粒较大而有棱角地呈不规则排列 , 随着浆脂超过它的溶解度 , 矿物颗粒便不断聚集挤压形成有规则排列的结晶小颗粒 , 它们相互粘连地形成一个整体 。
在北京2014秋季拍卖会上 , 经清末民国大收藏家龚照瑗、龚心钊父子递藏的一件清代田黄印章经过多轮竞拍 , 终以1500万元落槌 , 加佣金总成 交价为1725万元 。那么这田黄是何方神物 , 竟能如此平地一声雷地 震了其他稀世宝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