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 。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 。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
    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 养成性教育模式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 。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 。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
    2、补偿性教育模式
    由于家庭、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 。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 。对于这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 。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
    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
    1、发展性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 。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 。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
    3、主体性原则
    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 。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
    4、协同性原则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 、意志、个性等的协同发展;对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还应特别注意养成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协同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