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妈妈忧虑的几种特殊行为

宝宝吃手指是不是有害的行为?儿子喜欢不停地摸被子,是否心理有问题?活泼可爱的小强睡觉前总要用头撞床垫,会不会影响大脑?
年轻的父母们经常对宝宝的一些奇特行为迷惑不解:喜欢吸吮手指;一安静下来就拿着一条丝袜子揉搓;每天带着玩具熊形影不离;揪着自己的耳朵,甚至以头撞击物体才能入睡等等 。这些行为显得很固执,难以用其他的事情取代,如果强行剥夺,就会导致孩子哭闹 。然而,父母们更担心这些行为会不会对孩子有害?其实,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这些都是婴幼儿的自我安慰行为 。
孩子的自我安慰,就是设法使自己感到舒服,缓解不安或不愉快 。自慰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入睡前、玩后休息时或者感到不安的时候 。这是一种天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而且经常会形成某种习惯性的行为 。例如:吃手指,咬着一个心爱的玩具而不肯换其他的玩具,手不停地卷或摸被子,摩擦一条柔软的布条直至又脏又破,用小手不停地卷着头发,有的孩子用手敲自己的头,用头撞枕头、床头甚至撞墙等等 。这些自我安慰的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最终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被放弃 。下面介绍几类自我安慰行为,帮助家长了解起因并消除误解 。
宝宝吸吮手指是否有害?
几乎所有的婴儿都喜欢吸吮手指,甚至有滋有味地发出响声 。新生儿会反射性地吸吮任何碰到嘴边的东西,这是一种求食的本能,是不用学的 。当婴儿偶然将手放在嘴边时,会发现吸吮手指真是既舒服又愉快,吸吮其他物体的现象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种行为就这样持续下来,并成为习惯 。因此,孩子吃手指并不是有什么病,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婴幼儿期,是阶段性的,大多数儿童的吸吮喜好在幼儿期至开始上小学时(即3~6岁期间)逐渐被放弃 。阅读:宝宝爱吮手指的危害及对策
吸吮手指的习惯是否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呢?国外研究显示,虽然可能会影响乳牙的排列整齐,但对恒牙的发育并没有什么危害 。一旦儿童放弃了此习惯,任何对口腔和乳牙的不良影响也会逐渐消失 。通常的婴幼儿吸吮手指也不意味着有情绪和躯体的障碍,但如果吸吮手指的时间过多,而且持续至较大年龄,家长可以设法用有意义的事情吸引孩子的兴趣,如与孩子一起游戏、讲故事,并请专家检查孩子的心理行为的状态 。
现在,有些国家流行使用安慰奶嘴 。吸吮安慰奶嘴是否比吸吮手指好呢?不是 。宝宝吸吮手指时,可以自由地放进取出,也可以玩弄或发出声音;而吸安慰奶嘴却没有这么自由,很容易掉落、弄脏 。如果孩子已经接受安慰奶嘴,一定要选用底部有通气孔,安全无毒的产品 。但不论吸吮什么,都要注意卫生 。
【让妈妈忧虑的几种特殊行为】“宠物”形影不离,是否应制止?
任何填充布玩偶、长毛绒动物以及非玩具的物品,如手帕、枕头、毯子甚至柔滑的丝袜、衣服、面料等,都可能成为孩子自我安慰的“宠物” 。多数孩子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用,如睡觉的时候要抱着枕头或玩偶、手捻被面才可入睡 。也有的孩子将“宠物”随身携带,形影不离,脏了破了也不肯丢弃 。对于后者,不应该强行阻止,而要区别对待 。阅读:宝宝宠物经典睡姿比较
随着自主性的发展,很多幼儿从2岁开始,不再完全依恋父母,还表现出对物体的依恋 。这种依恋虽然不能替代对父母的依恋,但可以使他们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同时,这些物体还可以被幼儿随意控制 。
情绪、行为等方面发育正常的儿童,这种对物体的依恋就不是异常的,与孤独症或某些心理障碍儿童的对物依恋很容易区别 。幼儿对物体的依恋可持续到上小学前 。随着自信心的发展和对外界兴趣的增加,孩子会很快放弃他的“宠物” 。阅读:有了宝宝后还能养宠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