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A股IPO、再融资规模近1.5万亿元 新兴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

_原题为:年内A股IPO、再融资规模近1.5万亿元 新兴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
摘要【年内A股IPO、再融资规模近1.5万亿元 新兴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据数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年内357家公司IPO募资规模达4392.42亿元,再融资规模达1.056万亿元,二者合计达1.495万亿元,同比增9.43% 。(证券日报)
“发展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撰文表示 。
【年内A股IPO、再融资规模近1.5万亿元 新兴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据数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年内357家公司IPO募资规模达4392.42亿元,再融资规模达1.056万亿元,二者合计达1.495万亿元,同比增9.43% 。
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新兴产业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 。未来随着注册制在全市场推广,上市审核效率全线提升,IPO融资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大 。再融资方面,不同质地公司的融资难易程度也将分化 。
科创板、创业板IPO募资
占比超六成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今年以来,A股IPO融资规模大幅增长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据数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年内A股IPO公司数量达357家,IPO募资规模达4392.42亿元,同比增长81.48% 。
从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年内IPO公司数量和募资金额较高,合计IPO募资2893.16亿元,在A股中占比65.87% 。具体来看,年内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有131家和98家公司上市,IPO募资分别为2058.31亿元和834.85亿元,在A股中占比分别为46.86%和19.01% 。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注册制下,科创板公司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228天,创业板用时仅78天,显著低于同期核准制下主板和中小板的579天和550天 。IPO审核效率的提高,带动了融资规模的扩容 。
从行业来看,年内IPO中,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募资规模较高,分别为941.89亿元和523.43亿元,占比分别为21.44%和11.91%,均超10% 。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动力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明昊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年内A股IPO公司中,以电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企业占了很大比重,这些产业普遍具有业态新、技术含量高、需求空间大等三大特点,符合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 。
“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逐渐完善成熟,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应用、新经济企业IPO上市 。”李明昊认为 。
开源证券认为,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预计2021年注册制将在全市场中全面推行,IPO将进一步扩容 。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王晨光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预计明年A股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可能呈现小幅增长,优胜劣汰将加速 。“预计未来监管层对IPO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将趋严,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IPO申报将趋于谨慎 。”
年内再融资规模超万亿元
自今年2月14日再融资新规出台,定增市场全面激活 。据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年内增发募资规模为7708.94亿元(含配套融资),同比增长25.39% 。
开源证券研报表示,再融资新规落地以后,定增市场吸引力大幅提升,前期外资及产业资本反应迅速,近期公募基金开始大幅流入,并成为主要参与者,推动发行规模稳步提升 。
此外,可转债发行规模与去年相比稍有下降,但是发行可转债公司家数增长明显 。据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年内193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2217.33亿元,去年同期,100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2413.3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