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盏,无价之宝啊

建盏拿在手中的第 一感觉就是“重” 。北宋蔡襄在《茶录》中,便曰建盏“其坯微厚,熁[xié]之久热难冷,最为要 用” 。意思是,建盏坯较厚,用火烤过,盏热的时间很长、不容易变冷,最适用于点茶了 。因为盏“冷则茶不浮”,即是盏的温度较低,茶粉就无法上浮,茶汤击拂 过程中不易形成汤花、泡沫,自然也就无法“咬盏”了 。

宋代建盏,无价之宝啊

文章插图
【宋代建盏,无价之宝啊】
建盏外底小的光造型口,一些状如漏斗;且多为圈足,足根往往有修刀,建盏脚底表面稍稍有些歪斜;少量的都是实足 。造型简洁有力,手感一般比较稳重 。
建窑兴起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代 。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至元代而渐衰 。虽然都位列宋代八大民窑,且以黑釉瓷著称,建窑的黑釉瓷烧制技艺,在北宋就已臻成熟,吉州窑黑釉瓷烧制技艺,则在南宋才大为发展 。因建窑以烧制黑釉盏为主,吉州窑器型、釉色则更多,本文主要比较两个窑口的黑釉盏 。
宋代建盏,无价之宝啊

文章插图
建盏以“铁胎”著称,是因为传统建盏使用建阳水吉一带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作为胎底,它的含铁量高达7-9%,有时候甚至可以吸住磁铁 。但是因为所采每批次胎土的含铁量不同,所以不能以“磁石能否吸住”来判断是否采用本地胎土 。建盏烧制胎釉均选择原产地当地的含铁高的天然粘土及釉料,单挂釉,一次烧成 。并在烧制时受到四种制约:胎的制约、釉的制约、温度的制约及还原气氛的制约 。
纵观历史永恒不尽的长河中,传统建窑以质朴、简洁的造型经过漫长的历史,但现代人都在不断追求回归自然的接简约时代,因此建盏以独特的美质、地域风格及独特的语言形式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蕴;这种风格体现从的美学特征,以及蕴含的简约风格,都对后现代设计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宋代建盏,无价之宝啊

文章插图
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台等地区茶道的重视 。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