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体现A股结构性购买力 融资端应加大高质量资产供给

_原题为:“抱团”体现A股结构性购买力 融资端应加大高质量资产供给
摘要【“抱团”体现A股结构性购买力 融资端应加大高质量资产供给】近期 , 投资者对于大资金“抱团”追逐部分个股的情况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 , 从今年以来的8个交易日情况来看 , 申万三级行业的区间涨跌幅最高为33.36% , 最低则为-18.98% , 涨跌幅首尾相差逾52% 。笔者认为 , A股市场中这种“结构性、不均衡购买力”的出现 , 是投资者结构向“机构化”迈进的必然呈现 , 同时也表明优质资产依然存在供给缺口 。(证券日报)
月有阴晴圆缺 , 股有涨跌互现 , 而优质资产始终是二级市场的稀缺资源 。
近期 , 投资者对于大资金“抱团”追逐部分个股的情况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 , 从今年以来的8个交易日情况来看 , 申万三级行业的区间涨跌幅最高为33.36% , 最低则为-18.98% , 涨跌幅首尾相差逾52% 。笔者认为 , A股市场中这种“结构性、不均衡购买力”的出现 , 是投资者结构向“机构化”迈进的必然呈现 , 同时也表明优质资产依然存在供给缺口 。从中长期来看 , 融资端应该进一步增加更高质量、多元发展的优质资产供给 , 从而以内涵性力量引导“抱团”资金有序分布 , 为A股市场夯实发展根基 。
第一 , “抱团”是体量较大资金投资行为加权结果的直观表现 。伴随着A股市场逐步向“机构市”迈进 , 非恶意操纵的机构资金“抱团”有着相当的合理性 , 可以理解为市场对优质资产的必然追逐 。
券商研究显示 , 虽然A股市场中散户投资者数量占比超过95% , 但是在监管持续推动和市场自发需求的引导和配置下 , 近六成交易规模已经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中 。因此 , A股市场“机构市”特征逐步明显 , 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同时 , 鉴于机构投资者具有相似的定期业绩考核机制、产品发行运作机制、资产池以及投资理念 , “抱团”购买优质资产也是“机构市”的重要特征之一 。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报告显示 , 从美股市场近年表现可以发现 , 不论是成交、市值还是营收 , 少部分股票均占据了大部分比例 , 具体为:2020年市场成交金额中 , 前5%的上市公司贡献了68%的成交金额;2015年至2020年 , 排名低于前20%的个股占全市场总市值约10%左右;前5%的上市公司贡献了98%的营业收入总额 。相比而言 , A股市场个股市值、成交等集中度方面与成熟市场仍有距离 , 但从中长期趋势上看 , 有集中态势 。
第二 , “抱团”资金对于“优质资产”的判定标准应该是动态、多维度的 , 而且 , 应能够折射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折射向更高动能的产业变革 。
市场中有观点认为 , “抱团”会导致资金仅集中于部分公司 , 从而导致其他公司因流动性缺失而估值下跌 。笔者对今年8个交易日的行业区间涨跌幅排名与市盈率排名(根据去年三季报和昨日收盘价)进行对比发现 , 两者并没有形成高度正相关或负相关 。例如 , 在211个市盈率为正值的申万三级行业中 , 行业指数区间涨幅排名第二位的工程机械行业目前市盈率仅为18.82倍;同时 , 区间跌幅排名第五位的磨具磨料行业的市盈率超过了400倍 。而且 , 优质资产和优质公司并不能简单的画等号 , 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一个估值是否适当的距离:当优质公司的估值发生严重偏离 , “抱团资金”就不宜再按照稀缺优质资产对其进行追逐 , 直至其回归合理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