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另类商改住:高额返租、厂房改住房 18.8万低价牵出神秘操作链( 五 )


由此,很多城市也落地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市场一片向好 。
然而不到9个月,2017年3月26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对商业办公类项目用途进行严格管控,并针对在售商业办公项目进行严格管理 。
公告明确强调,商业、办公类项目应当严格按规划用途开发、建设、销售、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为居住等用途 。根据公告,企业在建(含在售)商办类项目,不得卖给个人,而个人购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名下在京无住房和商办类房产记录;二是在京连续五年缴纳社保或连续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 。
一夜间,北京商改住遍地哀鸿 。
2017年5月23日,北京市住建委就3·26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对商改住房屋销售做出进一步规定,已购买的商办类房屋,可出租,且不限定出租对象;也可销售,但购房人应符合政策要求 。在政策执行前,已取得预售许可证、有实际成交并完成网签的商办类项目,开发商可保持现有设施;已购买的商办类房屋,购房者可保持现有设施 。
即老房老办法,新房新办法 。而判定新老的标准,就是2017年3月26日之前是否拿到预售证 。
也就是说,3·26之前拿到预售证的楼盘是可以租售的,而3·26之后才拿到预售证的楼盘就有了疑问,这个疑问就是拿到建筑开工许可证的还用不用更改项目用途 。
也正由此,一些存在打政策擦边球嫌疑的项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屡见不鲜,也多次登上住建委的“黑名单”,被罚款、暂停网签、注销备案资质等 。
事实上,之所以商改住能受到市场热捧,是因为它的确符合了很多刚需人群的需求 。
以北京最大的商住楼盘北京像素为例,较低的单价和较小的面积极大满足了广大刚需客的需求 。2009年北京像素开盘时均价不到2万元/平方米,50平方米的开间户型仅100多万元,这个价格不到周围普通住宅的一半 。

北京另类商改住:高额返租、厂房改住房 18.8万低价牵出神秘操作链

文章插图
超级蜂巢项目 每经采访人员 赵西岭 摄
位于朝阳区高碑店的超级蜂巢也是个巨型商住项目,两栋大楼在五环边格外打眼 。项目2015年开始运营,入市之初颇为火爆,据运营方介绍,该项目在当年“共收到超过1000份入住申请书” 。
2020年12月末,《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探访超级蜂巢时发现,这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巨型租赁社区,小唐告诉采访人员:“这里主要以出租为主 。”
北京另类商改住:高额返租、厂房改住房 18.8万低价牵出神秘操作链

文章插图
项目内部走廊 每经采访人员 赵西岭 摄
大堂里的外卖和快递人员频繁穿梭进出,每层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超长走廊,每部电梯都要承载几十户租客 。
据小唐介绍:“以前这里是能正常出售的,现在只留下了一些工抵房,只能签长租合同,目前产权还剩38年,住房款一次付清 。”
采访人员手记|套路即风险
此次采访中的一个场景令我难忘 。在一处商改住的售楼处,销售人员许以高额返利,来到这里的大都是老人,他们以为这笔购房款能够获利翻倍,但未来等待着他们的或许是血本无归 。
对于工改住地块上一个房本抵几十套房的操作,除了震惊,还感叹于操盘方对于民法典或者说相关法律文件的熟稔度,合理避开限制,完善自己的营销说辞 。
对买房的执念是这种现象的助推器,十几二十万元的超低价在如今动辄数百万的房价数据里确属清流 。但,这是诱惑,更是巨大风险 。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