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

众所周知,麻仓土,高岭土,苏麻离青是元青花的三大胎土原料,这三种胎土的使用可以来辨别是哪一时期的元青花,使用苏麻离青做料的元青花,不管是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往往更高 。使用麻仓土做制胎原料的元青花,因为含有铁成分,所以在底足胎的表面以及胎釉结合的地方,会产生火石红的现象 。火石红是元青花的一大特征 。“刮胎白”也是麻仓土的另外一个特征,且触感滑腻 。那么伪元青花的瓷胎有的会过于白,过于细以及过于密,这些都不符合其胎质特征 。以及一些火石红现象是用人工涂抹的或氧化铁锈造成的,但是真正的火石红现象确是存在于部分元青花身上,不可以把拥有火石红特征就认定是元青花一概而论 。

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

文章插图
青花瓷器基本上都是露胎(极少裹足盘和杯除外),一般情况下,传世器相当有限,基本都是出土器或海捞器 。由于700多年的岁月侵蚀,鉴别元青花瓷器最重要的是胎相和釉子必须要开门 。传世有旧相(老皮壳包浆),出土胎相有各类土皮子(出土特征的老皮壳):生坑有生相,熟坑有熟相,水坑有水沁相,泥坑有泥相,墓坑有葬气相,窖坑有窖相,窑址有窑相,海捞有盐蚀相等等 。针对各个坑口判定胎体是否具备自然老化胎相(皮壳)特征 。
许明细致讲解了伊朗馆藏元青花及仿品的微观图像,从微观、出土特征、画风、馆藏对比、市场规律等对元青花进行真伪辨别,还对元青花机检、窑址、文化来源、用途等争议问题与藏家进行探讨 。“我几乎对全国的窑址出土的瓷器都看过、调查过 。”李辉柄作为资深的陶瓷专家,他坦言自己一开始也把许多收藏家的很多藏品“枪毙”了,后来在广东的一次墓 考察,他亲眼目睹了出土瓷器的真实性,“从此我的观点转变了” 。
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

文章插图
铁锈斑一定是下沉,深入胎骨,决不是用手抚摸,还能感觉到是往外突出的,用放大镜观看铁锈斑,一定有流淌纹,由此元青花铁锈斑在放大镜中,是形成很自然的网状纹 。
在元青花的故乡中国却受到了令人尴尬的冷落与漠视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动乱、文化窒息,没有人有兴趣、有条件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加上古董藏家主要是那些对元朝素存敌意的清朝遗老遗少,他们从心理上就排斥元代器物,谁还会掏钱去买它?没有买家,就算元青花貌若天仙,自然也难以吊起唯利是图的古董商们的胃口 。中国人对元青花置若罔闻的态度,被一些外国学者理解为是对霍布逊理论的否定 。于是,元青花第 一次浪潮迅速溃退,终成昙花一现 。
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

文章插图
近几年来为了在制泥工艺上仿古,景德镇周围许多瓷石、瓷土产地的江边河畔又出现了一些用水轮作动力的水椎制泥作坊,专门向仿古瓷作坊供应泥料 。据一位行家里手介绍,这类泥料比机制泥料“有性,好用得多” 。但无论如何,用这种缺少较长时间陈腐工序的泥料烧制出来的仿元青花瓷在露胎处仍显干涩,没有元青花真器露胎处那种粗而不干、润腻不涩的质感 。当然,这种感觉不是看了文字就能立马掌握的,要多摩挲元青花标本,才能找到感觉 。
【元青花知识:元青花鉴定常识】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专家开始关注元青花,这也正是河北省博物馆现藏青花釉里红盖罐等元青花出土的前后 。同时出土六件,不仅器物完整,而且质量也极精致 。特别是青花釉里红盖罐更是稀见的文物,造型雄浑,纹饰多样,莹亮的红色与湛蓝的青花交相辉映,集彩绘、镂雕、贴塑、青花、釉里红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身,是元青花中的顶 级国宝,素有“青花王”的美誉 。青花釉里红盖罐出土了一对,罐盖完整的一件由当时的河北省博物馆收藏,另一件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