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1( 二 )


     (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所谓“角色扮演”即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人际交往的表演,它是交往训练很有效的形式之一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简单、明确,扮演者从少到多,并且进行角色转换 。表演交往的对话、动作要从简到繁,从点到面,从面到“理” 。情境尽可能照顾到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对学生进行的“美不美”、“像不像”的扮演作出较恰当的评价 。比如,在常识课的教学中有(集体的力量大)这一课,从内容上看,本课很抽象,学生不容易体会 。如果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试试谁的力量大,如搬动设置的物体,然后再依次增加人数,直到搬动物体为止 。通过这样的训练、表演和客观的情况变化,把抽象的概念演绎为具体可行的动态变化,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一个道理:“集体力量大” 。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方法及生动活泼的场景,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尽可能在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参与会使儿童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尽可能地感知教学内容,形成丰富表象,让儿童通过触摸、动口、动眼、动脑强化学生获得的知识 。
     (三)学科渗透,单元教学
     对于弱智学生的交往训练与交往,不能局限于各学科的范围,而应该突出学科特点,相互融合贯通,对课程的设置实施弹性化措施,对各科实施部分式全部综合,合科施教 。这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生活经验为中心,把学习内容分为生活、语言、劳动技能等大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训练和教育 。例如:在对低年级的生活训练中,通过游戏活动,使儿童乐于参与小团体生活,由单人游戏开始引导他们与别人同乐,进而增加一些相互合作的游戏,这里面不仅训练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且还参与了体育、音乐等活动内容的训练,使学生身心等各方面的技能得到综合、协调地发展 。在这一类方法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注意弱智学生动作的协调,更应当注意结合实际活动加强对弱智儿童语言的训练,这是生活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人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如果弱智儿童掌握了更多的交往技能,而受限于语言上的表达,那么再好的交往技能也无法得到较完全地表达和体现 。这个训练,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哪个字说不好,哪个词的概念不清 。例如,如果你注意到学生“黄”和“红”的概念分不清,就应把这个词当作对他进行训练的重点,大自然中的颜色,水彩中的颜色对学生来说都可以融入生活,进行故事和动画的演示,让学生颜色的分辨能进行流利地表达,这对学生一生也许是很大的帮助 。因为在每天必过的路上他要知道红、绿灯的概念,从而知道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身的安全,学生生活最终的社会化也就达到了目的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以弱智儿童的自发活动或生活需要做本位,以某种活动为中心,决定活动目标,计划活动过程,联络有关各种教材,使之从工作活动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 。
     (四)健全人格塑造、提高交往实效
     由于智力上的原因,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处事说话,脱离常态,受到社会歧视,因而常常造成弱智学生心理上的偏激和压抑,妨碍了同别人交往的欲望和参与兴趣 。所以在对弱智学生的教育中要实事求是,让学生明白自己与正常人的差异,使他们建立较稳定的情绪,消除自卑感和狂妄心理,建立与正常人相近的积极心态 。这些内容的训练要尽量安排在音乐、律动课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内容具有强烈的美感,通过教师的合理安排,可让学生尽量地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美好,美好的事情需要自身的努力,勤奋和努力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这样接近于生活的教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