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语言障碍调查研究


弱智儿童语言障碍调查研究文章来源:《应用心理学》200001作者:傅根跃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内容提要】本研究从学前儿童常用的词汇及句法的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对7至8岁的轻度、中度、重度共85名弱智儿童的语言障碍作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组弱智儿童在语言的理解方面普遍比表达要好,并且在那些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密切的词汇上作业成绩相对较好;不同智残程度的弱智儿童在语言障碍的具体表现上有不同的特点 。
【关键词】弱智儿童 语言障碍 词汇 句法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language difficulty vocabulary phrase
弱智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障碍是人所共知的事实[1-2] 。弱智儿童的语言障碍,最直观地表现在他们与周围人们的语言交往上,即他们在运用常用词汇和句法上存在缺陷和落后(发音器官障碍除外);对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使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常用词汇和熟练运用常用的句法,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 。然而我国在弱智儿童语言障碍方面尽管已有一些研究[3-5],但有关弱智儿童常用词汇和句法上的具体障碍的研究仍不多见 。为了使弱智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有成效,就必须详细地了解弱智儿童语言障碍的具体特点 。因此,本研究拟以学龄前(7岁以前)正常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为参照,对学龄初期(7-8岁)弱智儿童的常用的词汇和句法的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的语言能力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语言障碍的特点 。
2 调查方法
根据对有关我国学龄前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回顾[6-12],我们设计了一个客观、易操作的调查表 。调查表的项目限定在那些适应日常生活、与他人进行有效语言交流所必须具有的并且学龄前正常儿童已掌握的语言能力上,各项目设计要求7岁正常儿童95%以上均能通过 。若弱智儿童在某个方面有通不过的项目,那么该方面便是其弱项 。
本调查所谓的“理解”指弱智儿童对调查者提的问题能够做出正确、适当的反应(包括言语的或行动的反应),所谓的“表达”是指弱智儿童能够按调查者的要求正确地进行口头表述 。
2.1 调查表结构
根据已有的有关学龄前儿童与弱智儿童语言的研究和调查资料[1,2,6-12],参照幼儿园和弱智学校教材,我们汇集了学龄前儿童口语中最常出现的词汇和各类句子,然后从中随机选出几个词汇和句子,句子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儿童所熟悉的,且不长,这些句子均经过弱智儿童学校的语文老师审阅,所以最大程度地减低了因句子内容不熟悉或句子过长而影响到儿童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或表达;这些词汇和句子就组成了《弱智儿童语言障碍调查表》(以下称《调查表》) 。
调查表共分两大部分:①语言的理解 。包括词汇和句子的理解;②语言的表达 。包括词汇和句子的表达 。调查表具体的各类词汇和句型及其项目数见调查结果相应表中 。调查表从名词、动词、修饰词、数词以及简单句、复合句、段落语言等方面对弱智儿童语言障碍进行调查 。选用的各类名词如碗、房子、爷爷、马、自行车、眼睛等,各类动词如洗澡、喜欢等,各类修饰词如圆、冷、快、胖等;无修饰语简单句如“小朋友在刷牙”等,有修饰语简单句如“两个小朋友在游泳”等;联合句如“我书包里有一本书,有一支笔”等;偏正句如“如果天不下雨,明天就去动物园玩 。”,“小朋友王虹的作业没做好,因为昨晚停电了”等等 。
2.2 调查工具及指导语
2.2.1 调查工具的制作
调查所涉及的词汇大多可用图片来表示,并且按各个词汇种类分开,每类词汇的图片贴在同一张硬卡片上,另加贴一张同类其他图片作为干扰项目;每个图画都是从有关的儿童识字读本上剪下来的,图形描绘质量良好,不会引起歧义 。对于不能用图片表示的某些词则通过实物、动作等方式来表示 。《调直表》由胶印得到 。用圆珠笔或钢笔作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