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你知道吗?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 , 造型也十分丰富 , 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 , 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 。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 , 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 , 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 具代表性 。瓷枕始见于隋代 , 最初只是用于陪葬 , 唐代多为医用脉枕 , 式样上体轻形小 , 入宋以后大量生产 , 形体变大 。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 , 从而开始把它做为驱火明目 , 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 。磁州窑即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等瓷枕 , 品种繁多 , 形式新颖别致 , 侧重实用性 。磁州窑最突出特点是淳朴、粗犷 , 大件器皿豪放雄伟 , 神态端庄古朴 , 有气魄 。小件器皿制作精美 , 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 , 形体比例 , 轻重适度 , 线条干净利落 , 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 美的和谐统一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作为中国著 名的民间窑场 , 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产品系列已形成了化妆白瓷、白地黑花、黑釉瓷及红绿彩瓷等众多陶瓷品种 。磁州窑制瓷工艺对日本的传播涉及到制瓷、造型、装饰、烧成及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 日本各地窑场成功吸收磁州窑的技艺 , 一直生产磁州窑风格的化妆白瓷产品及其他装饰技法 。如日本早期的“绘唐津”、“志野烧”等吸收了磁州窑的化妆白瓷与白地黑花装饰技法;日本的黑釉天目制作技术则学习了磁州窑的黑釉茶碗制作技术;金代磁州窑红绿彩装饰及红绿彩加金彩、黑花与红绿彩形成的斗彩等装饰技法 , 先是中国景德镇元明时期的五彩、成化斗彩装饰技法之先河 , 后来为日本有田、伊万里五彩瓷及金澜手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日本陶瓷界 , 许多人将磁州窑陶技看做是日本陶艺的祖先 。每当有磁州窑陶瓷考察团访问日本时 , 他们总是称赞磁州窑陶艺是大前辈、大先生 ,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
草野之间 , 代有遗才 。磁州窑便是被“官窑”遗忘的一颗明珠 , 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齐名 , 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 。瓷器史上“南有景德 , 北有彭城”中彭城便是指磁州窑 。因磁州窑所有产品都直面市井大众 , 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系在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 , 众多品类风格清新 , 不受任何束缚 ,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草野之间 代有遗才“磁州窑”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磁州窑胎质有二 , 一为细胎 , 质地坚硬 , 细腻滋润 , 色白 , 以白釉制品为多 。一为粗胎 , 厚重粗松 , 断面有砂粒 , 多为赫灰、灰白、米黄、黄褐等色 。多施化妆土 , 以便釉面光滑 。或作白胎底子用黑彩绘图案 , 施透明釉高温烧成;或在白色化妆土上再施黑色化妆土 , 用刀按图案剔刻 , 再施透明釉烧成白地黑彩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