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协同效应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感官协同效应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文章插图
【感官协同效应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三角形运算题是让很多小学生都颇为头疼的题,可这对小华却是个例外 。不管碰到多么难的三角形题目,小华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写出条理清晰的解题过程 。因此,在同学中,小华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华之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好,并不是有什么特殊武器,而是因为他运用了感官协同效应来学习数学 。
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学生对多位数除法的运算很难理解,于是数学老师就让大家用小棒分一分,边看,边想,边说,很多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多位数的运算法则 。这件事给小华的触动很大,他也因此发现好方法才是提高成绩的最好途径 。特别是三年级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的运算特别需要空间想象力,为了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小华尝试动手操作,用纸做成各种几何图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自我描述,在脑中想象着各种交汇情景,例如相交啦、分割线啦 。
很快,小华便培养出了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学习起几何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
如果想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就要指导他们在学习时,尽量让眼、口、鼻、手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 。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的方法就叫感官协同效应 。
所谓感官协同效应就是指人们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参与的感官越多,所得到的信息就越丰富,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越扎实 。换言之,多种感官一齐上阵,就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智商差不多的10个孩子分为两组,分别关在两个屋里:
第一个屋里只有5本《圣经》和5张椅子;第二个屋里,除了5本《圣经》和5张椅子外,还有几本宗教类画集,并且播放宗教音乐 。然后,格斯塔要求两个屋里的人都背诵《圣经》,结果发现第二个屋里的人要比第一个屋里的人背得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感官协同效应起了作用 。研究表明,光用听觉去获取知识,只能够记住15%;而光用视觉去获取知识,只能够记住25%;如果结合听觉和视觉,就能记住知识的65% 。
我国宋代大学者朱熹,曾经提出过一种读书法:“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个“三到法”,后来被读书人广泛应用,而且非常有效 。这其实就是中国版的感官协同效应 。耳朵听着,眼睛看着,要比单纯用眼睛看或耳朵听学得更快 。现在许多学校都采用多媒体视听教学,也是在利用感官协同效应,把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
有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时感觉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能记住,可是等到做作业时却发现,那些老师在上课时反复强调的公式、定理等,自己记得并不牢固,也不能完全地运用 。其实,这是孩子没有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的缘故,表面上看都记住了,实际上却记得不准确、不牢固 。
那么,怎样才能将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得既准确又牢固呢?
四年级的陈爽是班里的一名尖子生 。由于她家住得远,每天往返学校都要坐公交车,比其他同学多花一个多小时,一般的同学都会感觉疲惫,而影响到学习效率,可她的成绩却优于许多家在学校附近的同学 。很多同学都向她请教学习秘诀 。陈爽说:“许多同学都喜欢做习题,以为在课余时间题做得越多越好,成绩就能提高 。我认为学习的关键是理解,学习的重点时间是课堂4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