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女儿的语言能力( 二 )


女儿一岁两个月时,对两字重叠的称呼,如“爷爷”、“奶奶”等,已经驾轻就熟,但象“舅妈”这样的称呼,她就只叫单字“妈”,这就说明她明白“舅妈”这个称呼不同于“妈”,但她还发不出这样的音 。又锻炼了两个月,女儿就能很清楚地叫类似不重叠的称呼了,接着就会清晰地说喝水、吃饭等简单的词语 。
当时,我常听到不少同龄父母用儿语和幼小的孩子对话,如:饭饭、觉觉、车车,他们认为这样教,孩子会学得快一些,听起来也似乎更显出父母的疼爱与呵护 。这是父母的一种错觉,轻视了孩子的模仿、理解能力,还造成智力的一种浪费,以后也难以纠正 。女儿幼儿园班里有个女孩子,五岁了,说起话仍奶声奶气,“吃果果、吃包包”,发音有时也含含糊糊,父母原以为孩子嘛,大了就会好,没有有意识教她规范的语言,反而对女儿的话语感到好玩,有时还重复她,使女儿失去了学规范语言的机会,后来再纠正就很费劲,她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幼儿时期是大脑和脑神经细胞急剧发育的时期,父母发出的语言信号能迅速被接收并储存,进一步刺激大脑皮层的发育,如果对孩子的这种能力估计不足,采用了错误的儿语化的语言方式,白白浪费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时机 。
二、引导女儿多说,说得越多、越完整越好 。
三岁后,女儿听完小故事,我就引导她复述一遍,她有时会自己发挥,讲出别的情节,我就鼓励她按自己的想象去编故事 。我有时间也会陪她看一会动画片,她喜欢的《小虎还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看完了,让她讲给我,我针对故事提问题,如:哪个是小胆,哪个是胆小,他俩有什么区别,大头儿子都做了什么,爸爸又说了什么,女儿为回答问题,看的时候很仔细,锻炼了眼、耳的协调,大脑的记忆、思考都调动起来,多看几遍后,她就能原话复述 。
五岁后,我常常和女儿玩文字接龙的游戏,没有什么规则,接几个字都行,女儿的词汇量开始大增 。我说“明天”,女儿接“天安门”,我再接“门铃”,女儿会接“铃儿响叮当”,或者造句,我说“学习”,女儿说“我爱学习”,然后女儿说“看书”,我再造个句子,我造句时尽量复杂些,有利于女儿模仿,只说“我爱看书”就太简单,我一般说:我们全家人都很爱看书 。
女儿的拼音这时已经学得很好了,我就鼓励她自己读有拼音的故事 。周日,我们全家人就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表演童话故事 。如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女儿演狼,我当东郭先生,老公就当猎人、农夫,猎人追赶过来,女儿装作可怜样,向我求救:求求你,好心的先生,救救我吧 。我就拿一布包罩住他,猎人走远了,女儿做凶狠样要吃掉我,我和她争执,农夫过来,才救了东郭先生 。通过表演,激发了女儿自己阅读的兴趣 。
语言的锻炼其实随时随地都可以,比如:在宿舍院里,看见一只刺猬,我就和女儿对话,她当刺猬,我问:小刺猬,你的家在哪里呀?女儿会说:阿姨好!我叫米米,我住在8号楼 。我再问:那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女儿说:我迷路了,你带我找妈妈好不好?即兴表演,随口就编出了故事 。不几天,女儿再见到鸽子、小鸟等动物,就会学我的口吻说话,不经意间就语言能力增强,前后连贯,有逻辑,几句话就表达了故事完整的意思 。
对女儿说话、讲故事,是个互动的过程,女儿的问题能马上得到我的回应,而通过音响器材,又可以锻炼她各种感官的默契配合,可以作为补充,但不是听了就算,还要女儿表述、表演出来,这是语言能力锻炼不可缺少的几个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