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孩子的恐惧心理

常听到有些年轻的父母忧心地说:我的孩子都五、六岁了,还是不敢一个人睡觉,有时连上厕所都一定要人陪着才敢去,问他为什么不敢去,他说“怕黑”、“有鬼”,如果没有人陪同,他可能会一直忍着,甚至尿裤子…… 。
其实,害怕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只是害怕的对象不同,有的人怕动物、有的人怕登高,还有的人说不清自己怕什么,见什么怕什么 。要知道:造成这些害怕的感觉是一定有原因的,与日常生活中,家人的一些不经意、不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方式有关,从而导致幼儿形成恐惧心理 。
大人的恐吓,形成孩子害怕心理
当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有些父母会用“鬼”来吓他,如:你再不乖乖听话、吃饭,待会可怕的鬼就会找你 。或是将犯错误的孩子关在黑屋子里,或小房间、厕所里,来处罚和警告孩子,如此方法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心理 。
独处时,会把一些不定形的对象想成可怕的东西
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 。当他说“有鬼”时,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对象和阴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意单独一个人、害怕孤独 。
大人的恐惧心理和表现传递给孩子
如果有父母、亲人陪伴,给他安全、亲密的安慰,幼儿一般是不会怕黑的 。但如果大人本身就对“黑暗”、“鬼怪”有害怕心理和表现,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会将这种状态传递给孩子,这种“负面的模仿”,加深孩子对“黑暗”、“鬼怪”的畏惧感 。尤其是那些过分的夸张和渲染,让孩子永生难忘,甚至影响一生 。
传播媒介的渲染,加深了孩子的恐惧感
一些电影、电视节目,有时会将鬼和黑联在一起,再配上不和谐的音乐、动作和道具、化妆,这样一经渲染,孩子就会将黑暗、鬼怪、恐怖联在一起,更加重他的恐惧感 。
如何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使他勇敢地面对事物
1、了解原因、化解疑虑,不要用“鬼怪”来恐吓孩子,同时也要纠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将自己的恐惧心理传递给孩子 。要经常化解孩子心中的疑虑,讲清楚不正确做法的危害 。
2、孩子独处或者晚上睡觉,最好开启夜灯或壁灯,保持室内一定的光线,让孩子不至于害怕 。
3、多给孩子爱抚和搂抱,给他以安全感和慰藉,并经常与孩子多沟通、多讲解,帮孩子摆脱心中的恐惧 。
4、有选择地观看电影、电视节目,使孩子处于愉悦而不是紧张、慌恐的氛围中 。
孩子的害怕心理未必都是坏事
其实,害怕也是一种防卫方式 。如果一个人少了害怕的心理,那么就会降低对危险的警觉性,容易使自己暴露在危险中 。所以,当我们千百计地帮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的同时,还应该提醒孩子,害怕某些事物有时是正确的、是健康的表现 。例如:看到尖锐的东西会有害怕,而让他在使用或接触这些物品时,要加倍小心,以使自己不受伤害 。
【怎样防止孩子的恐惧心理】如此看来,大人在对待孩子“害怕”的问题上,说他是“胆小鬼”或是“不勇敢”,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没用,更会退缩、恐惧;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形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这样往往容易发生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