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真的缺少微量元素吗?该如何补呢?

如今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够,热衷于给孩子吃一些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补充剂,而商家们也相继推出了各类名目繁杂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产品 。
生活中,孩子的身体真的需要补充微量元素吗?首先让我们看看如果缺少微量元素,宝宝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1、缺锌:厌食,生长发育慢 。
表现:食欲降低是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之一 。缺锌的孩子味觉减退,对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易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缺锌还会损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 。
锌缺乏症状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缺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导致锌元素的摄入量不足 。锌从生理功能上来说主要是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宝宝缺锌就会使得宝宝的机体生理功能产生紊乱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少年儿童的缺锌率高达60%,这60%的儿童每日锌摄入量不足世卫组织推荐量的一半,也就是说每2个孩子中就有1个缺锌!
2、缺铁:贫血,注意力下降
表现:缺铁性贫血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缺铁会损害儿童智力发育,使婴幼儿易激动、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还可造成儿童、青少年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异常 。铁缺乏的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较无铁缺乏的儿童高3-4倍 。
3、缺钙:发育不良
表现:钙是儿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 。快速成长中的婴幼儿长期摄食钙过低并伴有维生素D缺乏,日晒少,可引发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牙齿发育不良 。

宝宝真的缺少微量元素吗?该如何补呢?

文章插图
其实通常情况下,人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和不同的身体状态下,其体内的各种物质含量也会有变化 。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的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是足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
微量元素应该怎么补呢?
1、补钙:中国营养学会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每天应摄入300毫克钙,7—12个月的孩子应摄入400毫克钙,1—3岁应摄入600毫克钙,4—10岁应摄入800毫克钙 。专家主张婴儿从出生后两周起开始补充1/3推荐量的钙剂 。
对1—4岁的孩子来说,每天能喝400毫升的牛奶,且其他饮食良好,就不用额外补充钙剂 。
补钙食物:奶和奶制品 。奶类是补钙的最佳食品,不仅含钙量多,而且吸收率高 。虾皮的含钙量非常高,蛋黄、海带、黑木耳、紫菜、大豆和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好食品 。蔬菜含钙不多,而且其中还有较多的植酸和草酸,会与钙结合成不溶解的植酸钙和草酸钙,从面阻碍钙的吸收 。因此蔬菜的补钙效果不好 。
补钙的同时要补维生素D:在给孩子补钙的同时,要定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并减少肾脏中钙的排出 。
【宝宝真的缺少微量元素吗?该如何补呢?】2、补铁:
0—6个月的婴儿自身储藏的铁及每天从母乳中摄入的0.3毫克铁,已能满足其6个月以前的生长需要 。
7—12个月婴儿每天损失量加上生长所需,共约0.8毫克铁,按照80%的吸收率,每天应摄入10毫克铁 。
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应摄入12毫克铁 。
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 -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