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家教新误区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疑比过去多得多,也比前辈们更讲民主,但总的来说,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了 。
误区1:孩子应该放到首位
幸福指向 → 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近些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可悲的是,一个家庭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 。力力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每次吃虾她都是把虾剥给儿子吃,自己从来不吃,当她有一次随意地把一个虾仁塞进自己嘴里时,没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着她吐出来!很显然,像力力这样自我中心的孩子将来是很难融入社会的 。
事实上,一个家庭中最为紧要的是夫妻感情的经营 。不妨告诉孩子:妈妈最爱的人是爸爸,爸爸最爱的人是妈妈,你虽然没有得到最爱,但你同时拥有双份爱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立下规矩,“下班后半小时内不可以打扰爸爸妈妈” 。结果你会发现,以前越关注他,他的要求越多越难缠,现在你把他的位置放对了,他反而变得礼貌和独立 。
不要给孩子他是家里的特权阶层的印象 。好东西大家要分享,人人有份,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懂得关爱别人 。
误区2: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
【似是而非——家教新误区】幸福指向 → 让孩子学会体验快乐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 。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据调查,在三种情况下孩子最不开心:
一是父母吵架离婚时,孩子很惊恐,不知所措,又担心自己没人要 。
二是没人玩时 。特别是乔迁新居后,父母给孩子很多限制,墙上不许画、地板上不能拍球、卫生间里不许玩水,更不能领着同伴来胡闹,到最后,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 。
三是做不想做的事 。被父母逼着哄着学画画、弹琴、上各种兴趣班 。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儿童期的合理需要,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那么即使锦衣玉食、玩具丰富,孩子也不会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让孩子过孩子的生活 。
童年的主旋律应该是快乐无忧的,但孩子也会有孩子的小小烦恼 。父母应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肯定、鼓励他表达情绪,帮助他调整情绪 。
误区3:吃饭穿衣不要紧,大了自然会!
幸福指向 → 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带养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饭追着喂直到跑不动,结果是长大以后生存适应能力差,中学生父母铺床垫褥、大学生父母全职陪读大有人在 。
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 。其实像穿脱衣服、洗脚洗脸、学具整理这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干,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只要你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没有培养不出的生活能力 。在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识的“懒”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时候肯放手,长大了才放心 。
误区4;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
幸福指向 → 让孩子学会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拒绝会挫伤了他们的心灵 。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
如果我们把

12 3
家中备好四个“宝盒”
霸王宝宝的十大突出表现



自己向往的东西列一张表,然后,在今后三年内可能满足的愿望上打勾,其中打勾的能占20%,我们多半就很满足了 。而现实是多数孩子75%以上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 。许多父母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了了,这一点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 。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学会的是不劳而获,高消费不是靠努力与牺牲得来,而是靠抱怨、要挟、强求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