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硬骨头”资产清理最终红线划定 老产品最晚放宽至2025年消化完

_原题为:银行理财“硬骨头”资产清理最终红线划定 老产品最晚放宽至2025年消化完
【银行理财“硬骨头”资产清理最终红线划定 老产品最晚放宽至2025年消化完】摘要【银行理财“硬骨头”资产清理最终红线划定 老产品最晚放宽至2025年消化完】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从一家大行和一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监管此前与部分银行以窗口指导形式沟通过部分难消化老资产的解决期限问题,如果超过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尚未处置完,可采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宽到2025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从一家大行和一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监管此前与部分银行以窗口指导形式沟通过部分难消化老资产的解决期限问题,如果超过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尚未处置完,可采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宽到2025年 。
“资管新规延期一年到2021年底,但窗口指导了部分表外资产体量很大的银行,上报2021年底预估不能消化完的老资产规模,最终在协商后会有额度豁免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 。
另外一位股份行人士称,这属于政策的预留空间,周期较长、最难处理的资产可以一行一策处理,时间放宽到2025年 。这样的话给老资产整改减轻了压力,更有信心妥善化解风险 。
处理不完的是哪些老资产?
“大行基本都有2021年底的豁免额度,部分股份制银行也有 。这确实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比如老产品中有投向久期为十几年的PPP项目、产业基金,还有一些问题资产,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银行的永续债 。”一位银行资管人士坦言 。
永续债是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银行的资本可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三类),监管也曾经多次喊话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加快推进银行发型永续债补充资本 。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一部分由银行理财这类表外资金来认购,因为市场价格低、流动性较低、市场主体的认购意愿不足、投资热情较弱,有些大行的永续债发行又动辄超过500亿,各家银行的表内资金和表外理财都会“互抬轿子”去大规模认购,“你来我往”,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
但是根据资管新规,理财产品投永续债又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因为永续债不能有明显赎回安排,也不会有投资人的回售安排,所以无法做到期限匹配 。
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高管告诉采访人员,传统理财资产端比较复杂,不单单是一些普通的债券,除了非标之外,还包括大量的产业基金、没有流动性的永续债、优先股,以及二级资本债等债券市场上创新产品,这些标的主要投资力量都是银行理财 。这些资产没有处置的话,在产品中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发行力度 。
上述大行老产品规模超过万亿,占五分之一左右,永续债和优先股还有千亿级别,另外还有同业资产,今年底之后,难以消化的“硬骨头”还有3000亿-4000亿元的规模 。
另外一家大行理财子公司高管称,他们银行标准化产品占比较高,其他很多资产可以通过发行新产品承接、产品自然到期来消化,今年年底还剩1000亿左右的“硬骨头” 。
如果等到这些“硬骨头”资产自然到期,还需要十几年,并不是5年后能解决的 。至于到时候可能的解决方案,有银行资管人士认为,回表难度较大,表内外业务已经隔离,最终可能会由理财子公司的自营资金去承接 。
最终期限并不意味着无作为
但即使期限放宽至2025年,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可以无视监管规则,无限度拖延时间,不积极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