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裕固族的来历

裕固族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 。约1.2万人(1990年) 。为回纥后裔之一 。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 。无文字 。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 。兼营农业;崇尚骑马和射箭 。
裕固族的历史沿革
裕固族自称“尧呼尔” 。据史籍记载 。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 。元称“撒里畏吾 。明称“撒里畏兀儿” 。清称“锡喇伟古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 。曾称“撒里维吾尔” 。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 。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 。
裕固族的宗教信仰
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 。信奉喇嘛教 。在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 。
裕固族的婚俗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姻及帐房戴头婚姻 。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 。在娘家可另豆帐房成家 。是古老婚制的遗俗 。丧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 。
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 。在婚礼仪式上 。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至于伤人) 。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 。白头到老 。射罢 。新郎把弓箭折断 。扔到门旁 。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 。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 。裕固人没有火 。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 。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 。当时 。有一对新婚夫妇 。丈夫外出狩猎 。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 。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 。几天后 。丈夫回来后 。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 。丈夫知情后 。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 。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 。从此 。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 。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 。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 。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 。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 。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
依照裕固族的风俗习惯 。婚礼结束 。婆家招待完宾客后 。新娘则要按照喇嘛选定的吉日、时辰、方向 。放牧二至三天 。放牧期间新娘要亲自数牛、数羊、数马 。并捻一杆线 。拾一捆柴 。这样做 。一方面为了表示新娘能干、勤俭 。另一方面则是用以告知诸山神 。这一家添了新人 。并且开始放牧、治家了 。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 。第一天在女家 。次日在男家 。后者要更隆重才行 。在婚礼上 。男女双方都要聘请歌手 。在姑娘出嫁之日 。举行戴头仪式 。当天 。女家的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 。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 。敬献给女方的父母 。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 。傍晚 。主人请客人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 。男客在左 。女客在右 。在一片欢笑声中 。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
酒过数巡 。当启明星冉冉升起 。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 。举行戴头面仪式 。戴头面由两位少妇主持 。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启明星闪闪发光 。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送亲的马队就要出发/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 。
在悠扬的歌声中 。即将出嫁的姑娘 。在两位少妇的精心打扮下 。改变了发式 。戴上喇叭形毡帽 。佩戴上胸饰和背饰 。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制成的头面 。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结束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 。走向新的生活 。
红日初露 。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 。新娘便和一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 。告别慈母 。在父亲、叔叔、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 。一路饮酒欢歌 。向新郎家进发 。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 。毡毯上备有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 。送亲队伍来到时 。迎亲的人们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 。表示敬意 。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饮酒吃饭 。谓之“打尖” 。“打尖”之后 。两路人马汇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