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也有怀孕的可能

很多人觉得哺乳期不会怀孕 , 因此没有采用避孕措施 , 从而在进行性生活后意外怀孕 , 导致还没有复原的身体又受到损害 。这都是由于大家的一些错误观点造成的 。
错误观点一:哺乳期避孕——小心漏网之鱼
妈妈生完宝宝后 , 用母乳喂养 。宝宝吮吸乳头时 , 会造成妈妈体里腺垂体释放出催乳素 。催乳素可以让乳房分泌乳汁 , 同时能抑制卵泡的生成 , 造成月经不会出现 。
正是由于月经没有出现 , 导致准妈妈以为是安全的 , 从而在性行为的时候没有采取避孕措施 。
在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 , 有一种“哺乳期闭经避孕法”的方法 , 这个方法确实能够避孕 。但是在采用这个方法避孕的时候要完全符合以下五个原则:
1.产后6个月内为纯母乳喂养;
2.任意时刻 , 只要宝宝饿了就要给孩子哺乳;
3.一定要做到先哺乳后喂辅食;
4.妈妈和宝宝就算生病了也得坚持哺乳;
5.不给婴儿奶瓶、橡皮奶嘴 。
如果能够保证上面的五点 , 而月经又尚未恢复的妈妈 , 在进行性行为后怀孕的概率在2%以下 。但是按照我国的规定 , 很多的妈妈在孩子四个月左右就要回去工作 , 所以很难保证上述几点 。
上班后 , 无法第一时间给宝宝喂奶 , 就会导致催乳素的分泌的减少 , 慢慢地 , 卵泡逐渐开始发育 。就算是月经还没有恢复 , 可能就已经开始排卵了 。每个人恢复月经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 有些人慢 , 有些人快 , 有一些新妈妈在产后28天左右就开始排卵 。
就算完全做到上述五个要求 , 还有2%的机率会出现意外怀孕的现象 。因此 , 在使用哺乳期避孕法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
【哺乳期也有怀孕的可能】错误观点二:安全期避孕——拼的是人品
通常情况下 , 卵子在排出后24~48小时内是有受孕能力的 , 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存活时间为2~3天 。因此在排卵前2~3天或排卵后1~2天发生性行为 , 都有怀孕的可能 。所以 , 我们可以算出来 , 安全期通常是在月经后10天内 , 和月经后第20天之后到下次月经来潮 。
基本上除了排卵期 , 剩下的都是安全期 。性行为发生在安全期基本上不会导致怀孕 ,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朋友 。
生孩子之前能够准确利用安全期避孕 , 可是生完孩子以后就不适用了 。因为刚生产完 , 月经的规律被打破 , 没有办法测算出准确的安全期 , 所以 , 生完孩子以后不要通过安全期来避孕 。
错误观点三:吃避孕药避孕——哺乳期不吃为妙
口服避孕药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 , 成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
如果采用母乳喂养宝宝 , 最好就不要服用避孕药 , 因为避孕药的一些成分会抑制乳汁的分泌 , 让新妈妈的奶水减少 , 从而导致宝宝营养不足 。而且这种药物随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后 , 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 。
从宝宝的健康角度着想 , 新妈妈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如果只能依靠服用避孕药来避孕的话 , 那就得选用一些不含雌激素的纯孕激素类避孕药 , 
如果已经服用了避孕药 , 那么就只能多喝水加快药物排出体外的速度 , 这几天最好是不要母乳喂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