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摩托之父本田( 三 )


修理厂终于重新开业了 。但是,原先的修理工差不多都回乡下去了,修理工只有宗一郎和另一位师兄 。所以活儿就比以前忙多了 。主人购进大量被烧坏的汽车,进行修理,然后漆上油漆,能卖个好价钱 。
宗一郎的修理技术也越来越高了 。
宗一郎18岁那年,主人让他到盛冈修理消防车 。是由于当地修理厂修不了,消防团才到东京来请人去修的 。到车站迎接的消防团长,看到所谓的修理专家是个毛孩子,便问他:"你师傅怎么没来?"当听说宗一郎就是派来的专家时,便连连摇头说:"开什么玩笑!"
宗一郎不管他们,只是默默地干 。查明了故障原因,换了零部件,又按原来的样子装好 。整个工作花了3天时间 。试车时,发动机运转正常;开动水泵,水泵喷水了 。
修车那几天,他们让宗一郎住学徒工宿舍;车修好后,立刻就把他请到头等旅馆去住 。吃饭上洒了,还有女服务员帮忙斟酒 。事实使宗一郎懂得,掌握技术是受人尊敬的,从此,他更加专心致志钻研业务了 。
这一年,宗一郎还组装了一辆赛车,参加比赛获了第一名 。他的修车技术已远近闻名,只要零部件齐全,他什么车都能修好 。
宗一郎准备回到家乡自己开业 。神原同意宗一郎挂"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的牌子,并赞助了200日元,作为营业资金 。
宗一郎回到阔别6年的家乡 。父亲还是老样子,在默默地劳动 。
宗一郎挂牌开张了,除宗一郎外,只有一名职工 。父亲祝贺长子独立,送了一间房子和一袋大米 。
开业后,宗一郎凭一手精湛的修车技术很快赢得了顾客好评 。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个人 。他又建了一间房子,买来各种各样的机器,只要有时间,就钻进那房子里,按自己的想象搞发明创造 。大地震之前,汽车轮子的辐条都是木制的,宗一郎把它改成铁制的,在博览会上获得专家好评 。他向国家专利局申请获得了专利权 。
宗一郎30岁不到,就很阔绰了 。修车的事都交给雇员去干,他仍然喜欢摆弄机器 。他制造出摩托艇,带上年轻职工和艺伎在湖上兜风 。他还驾驶一辆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车,参加全日本汽车速度大赛 。
大赛时,宗一郎创下平均时速120公里的惊人纪录 。在快到终点时,从跑道旁突然冲出一辆车子,两车相撞,赛车打了三个滚,宗一郎从座位上弹出来,休克过去 。他的左脸摔破,胳膊骨折;助手并二郎也受重伤 。但这种以夺金牌为奋斗目标的拼搏精神,以后便成了本田的摩托车制造公司的巨大动力 。
宗一郎27岁那年,和一位小学教师住智结婚 。结婚那天,他自己驾车去接新娘,令人羡慕不已 。当时,司机是人们向往的职业之一 。
就在婚后的第二年,宗一郎突然关闭了生意兴隆、有50多名工人的修理厂 。他对修理业已厌烦了,要向制造业这一领域迈进 。
此时是30年代初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又扶植了一个伪满洲国 。国际联盟一致通过决议,谴责日本的军事入侵 。日本则以退出国联相对抗 。从此以后,日本在国际上迅速陷入孤立状态 。于是,日本政府奖励国产汽车 。本田宗一郎这时候开始搞汽车工业,可说是赶上了机遇 。
但是,资金和原料都存在不少问题 。于是宗一郎决定改做活塞环 。这是汽车发动机中的夫键零部件 。
不管怎么说,从修理到制造,这是一个大突破 。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零部件,但已经向制造业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制造活塞环也并非像所想的那样简单 。它的技术很复杂,里面有许多学问 。
宗一郎痛感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于是就以旁听生身份,到静冈大学工学部学习了两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