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摩托之父本田( 四 )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制造出了活塞环 。
这一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以生产卡车为主 。
宗一郎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简称"东海精机" 。东海精机活塞环的主要买主就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政府出于侵略战争的需要,对汽车的生产、配给和价格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东海精机曾有2000人被充当征用工或义务劳动工 。由于征兵,为了弥补男工被驱赶上战场后的人力不足,当局就征用大量女工顶替 。
宗一郎的工厂被征用为军需工厂,常有监督工到厂里来巡视 。
宗一郎深感战争就是灾难 。
1945年,就在日本投降前,日本中部地区遭到大地震袭击,东海精机的厂房、机器毁坏了,正在想法子抢修时,战争结束了 。
停战后,彻头彻尾的军需工厂东海精机陷入了僵局,一筹莫展 。原先的大主顾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又提出:"能不能帮我们生产汽车?"宗一郎断然拒绝了 。他不愿再过那种惟命是从的生活了,该和"丰田"断绝关系了 。
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 。钱到手后,他曾考虑过干一番事业,但当时社会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物资都受美国占领军控制,若贸然从事必然失败 。
宗一郎又从零开始,准备搞纺织机器 。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 。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 。他于是想到了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 。他又想到了摩托车 。
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 。
宗一郎得知这一消息后,廉价把它买来,作为动力安装到自行车上 。
当时交通十分混乱,火车和公共汽车又少又拥挤 。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虽然开动起来响声震耳,黑烟直冒,但仍然很畅销 。顾客从各地蜂拥而来,产品供不应求 。发动机和自行车的形状、颜色都不尽相同,用白铁皮精心做成的汽油罐,却十分精致 。
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产300辆机动自行车 。
战时,"一滴油一滴血",汽油被视为至宝;战后仍十分短缺,如果超量使用,就会遭到处罚 。没油,机动自行车就没法开 。
宗一郎想到战时曾用松节油代替汽油 。于是,宗一郎购买了山林,挖树根提取松节油 。然而,由于没有好的精炼设备,所以产量少且质量差 。后来把这些松节油掺进黑市买来的汽油里,一起出售 。掺有松节油的汽油有一股香味,即使查出来,还可以争辩抵赖,免于处罚 。
"吧嗒吧嗒"的月产量后来增到700辆,微型发动机不够用了,就自己开始制造 。这时,一位名叫河岛喜好的专科毕业生,加入了宗一郎的事业 。几十年后,就是他接替宗一郎,出任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董事长 。
宗一郎和河岛马上着手设计发动机 。资金不足,宗一郎只好把父亲辛辛苦苦买来的山林卖掉,筹措资金 。父亲仪平仍在做些镰刀、锄头之类的农具分发给邻居 。
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制造出A型发动机 。A型发动机的问世,使"吧嗒吧嗒"月产量高达1000多辆 。本田宗一郎只花了1年时间,终于从战争废墟上站了起来 。
1947年底,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职120多人 。
老板宗一郎非常严厉,发现干活偷懒的人,拳头就会无情地飞过去,有时甚至抄起身边的扳手砸过去 。当时工厂里有两间厕所,老板脸一变,大伙就躲进厕所去,厕所一时被挤得满满的 。然而,宗一郎不光对别人,对自己也同样严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