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幼儿园为什么爱讨好老师?


宝宝在幼儿园为什么爱讨好老师?

文章插图
一些“准专家型”的家长认为 , 幼儿在幼儿园里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讨好”行为 , 一方面是其受社会影响的结果 , 另一方面是其心智逐步成熟的体现 。
这是一个自然的现实 , 家长们大可不必紧张 。
有着一线幼教实践经验的专家认为 , 幼儿行为过早“社会化” , 大背景是社会环境 , 关键因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失 , 这种社会化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诸多不利:
一是不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行为 , 会让孩子的人生观过早染上“金钱至上”的色彩 ,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二是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交往的过早“社会化” , 无助于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 。过于功利化的社会交往 , 有其客观存在的一面 , 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 , 不对孩子的“功利”交往方式进行及时纠正 , 将不利于其成长 。
如何引导幼儿有学习交往走上一个正途 , 专家认为 , 应该多方面下手 , 以期起到根本的引导作用:
【宝宝在幼儿园为什么爱讨好老师?】家长首先要以身做则 , 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 。的确 , 幼儿在幼儿园的“行贿讨好”行为有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 , 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 , 一些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以社会阴暗的一面说事 , 或者在日常家庭行为中毫不忌讳地进行“厚黑”行为 , 这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判断标准 。
因而 , 家长日常的生活中 , 一方面要规避“功利”交往在孩子眼前出现 , 另一方面则更要以正确的言行来教育孩子 , 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社会交往意识 。
其次 , 要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 , 如发现幼儿“功利”交往行为有强化的趋势 , 家长一定要注意和老师相互配合 , 要注重幼儿园正规教育 。有的时候 , 老师的教育比家长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 。只有家园共同下功夫 , 才能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社会交往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