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球迷哀叹、老股民失望 从大牛股到造假股 中信国安至暗时刻如何重生?( 三 )


老球迷哀叹、老股民失望 从大牛股到造假股 中信国安至暗时刻如何重生?

文章插图
以稳健风格著称的社保基金是A股投资的风向标之一 , 中信国安就曾是其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 ,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在2015年第二季度持股中信国安1777.95万股 , 占比1.13% , 直至2015年末退出;全国社保基金零二零组合2016年第三季度持股中信国安790.15万股 , 占比0.2% , 位列中信国安十大股东之末 , 直至2017年末退出 。
老球迷哀叹、老股民失望 从大牛股到造假股 中信国安至暗时刻如何重生?

文章插图
中信国安的“千亿市值”计划最早在2015年末提出 , 公司曾对未来价值做出预判——“预计2018年年底市值将达到或超过千亿” 。彼时 , 中信国安是机构的“宠儿” , 年末连续接受投资机构调研 , “千亿市值”计划被一再提及 , 中信国安方面对此也毫不避讳 。
“实现千亿市值是公司提出的奋斗目标 , 也是上市公司本次持股计划的考核标准 , 需要公司不断持续努力以及战略保障和落地 。”2015年12月底 , 中信国安编号为“2015-03”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上记录着这样一段文字 。
千亿市值的目标却终成黄粱一梦 , 中信国安的市值从2017年末接连下跌 。“中信国安从千亿市值(计划)走到今天 , 一路(股价)下滑 , 还有证监会的处罚 , 说心里话 , 我只是代表我个人、一个小小的股东的感觉 , 失望(的感受)也有点一而再、再而三 。”白女士在股东大会上表示 。
“五年前我就来过 , 我是最忠实的股东 。我现在赔了100多万元在那里 , 我也说了 , 投资愿赌服输 , 但是最起码你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白女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但是 , 在股东大会上 , 白女士没有得到想要的解释 , 她与董秘互留了联系方式 , 表示希望在会后再沟通 。
“其他股东为啥不来呢?(我上次来)起码有几个(股东) , 我们这一排是满的 , 还有比我持股多的 , 要知道中信国安北京的股东不少呢 。”白女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 , 在深交所互动易上 , 截至4月29日 , 中信国安方面对投资者的最新回复仍停留在2020年12月29日 。
据白女士自述 , 造假一旦最终定性 , 她将向中信国安方面索赔 , 这也或将成为中信国安新董事会不得不面对的财务造假余波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律师团队针对中信国安财务造假的投资者索赔征集信息 。律师谢保平认为 , 2010年2月6日至2020年5月17日间买入000839中信国安 , 且在2020年5月18日(含当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者符合索赔条件 。
关键转折:
利润支柱难挑转型大梁 , “造血”不成转造假
财务造假使得中信国安在投资者间丢失了信誉 , 市场讶异于其造假跨度之长、数额之大 。
青海国安是中信国安在2004年底及2005年初自中信国安集团方面买入 , 照此计算 , 青海国安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造假 。
除了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失职 , 令人疑惑的是 , 没有对赌压力的青海国安到底为何要持续造假?
从发展路径上看 , 青海国安的业务与定位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的中信国安相去甚远 。根据中信国安的公告及相关券商研报 , 青海国安是国内第二家资源性钾肥生产企业 , 收购青海国安将使得中信国安转型资源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