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球迷哀叹、老股民失望 从大牛股到造假股 中信国安至暗时刻如何重生?( 五 )


目前 , 曾由中信国安控制的产业链下游的两个锂业科技公司正谋划上市 。
中信国安集团曾谋划了一条从盐湖资源开发到下游新能源电池生产的产业链 , 每一步的卡位都占据了优质资源 。作为集团旗下上市平台 , 中信国安本有机会在架构内实现业务线的串联 , 但由于技术难题、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 , 相关业务被逐步剥离 。
其一是2003年注入的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盟固利) 。“中信盟固利是老牌锂电企业 , 正极材料业务和动力电池业务都是中国最早的 , 更是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示范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供应商 , 那时候还没有CATL(宁德时代) 。”一位电池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介绍 。
中信盟固利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时的业绩并不突出 , 中信国安还时常为其提供担保 。2017年上半年 , 中信国安方面将中信盟固利的控股股东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盟固利)的控股权转出 , 2020年再次转让天津盟固利17.03%股权 。
其二是2015年底才注入的荣盛盟固利新能源 , 收购价格是100%股权1.5亿元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主要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 , 为国内较早开始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企业之一 。该公司被收购时净资产及净利润都为负 , 但业绩势头较猛 。也正是得益于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的销量增长 , 2016年中信国安实现了同比净利润翻倍增长 。
不论是中信盟固利还是荣盛盟固利新能源 , 从结果来看 , 它们都成为了“工具人” 。尤其是中信盟固利 , 中信国安在培育多年后选择在业绩低谷期卖掉“变现” , 而荣盛盟固利更是让中信国安大赚一笔 。
2017年5月 ,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 , 中信国安的持股比例下降 , 2018年6月 , “为进一步突出公司主营业务 , 调整公司的业务结构 , 合理配置资源” , 中信国安以金额为21.72亿元让渡控股权 ,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估值已达到68.30亿元 。2020年又以估值45亿元的标准向外部公司出售荣盛盟固利新能源剩余全部股权 , 转让金额约10.17亿元 。照此计算 ,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为中信国安近年来的业绩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 仅是买入及卖出就有超过数十倍的增长 。
“目前资源和材料价格节节攀升还不赚钱 , 电池价格涨不上去 , 锂电企业必须上市融资才有活路 。”前述电池产业资深分析人士表示 。
当下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正盛 , 产业链上的电池企业随之有了更强劲的需求 , 接连走向了谋求上市之路 , 而市场的追捧使得业内明星企业在估值上有着较大的想象空间 。
根据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 , 天津盟固利正筹划在创业板上市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官网则于今年2月披露 , 公司上市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
前景堪忧:
兜兜转转被迫回归原主业 , 新任董事会尚在熟悉业务
梳理中信国安的业务发展逻辑 , 不难发现其“复古”的潮流——广电业务的主业地位逐步被“边缘化” , 公司谋求多元化发展 , 兜兜转转近20年 , 如今再次回归以广电业务作为主线 , 却显得更被动 。

老球迷哀叹、老股民失望 从大牛股到造假股 中信国安至暗时刻如何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