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


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

文章插图
在与大人对话或其他形式的交流中,父母往往只注意到孩子语言或行为的表层意思,而忽略了那些隐含在言语之外的真实意图 。譬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在某个场合说出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话:
——我就不明白,那个孩子干吗总哭呢?
——怎么对门的阿姨从来不大声说话?
——要是把我丢在街上就好了 。
【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真想当个老头 。
——我妈妈真好 。
这些话不时灌进父母耳中,有的他们只是当做孩子的自言自语忽视了,有的却不得不引起注意,然而追究起来,却得不到任何结果 。
实际上孩子在情感上的敏感性不亚于大人,只是这种敏感更多局限于所处环境及环境中的人,不外乎父母、老师、小伙伴 。如果这个环境充满敌意,威胁到他心理上最敏感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言行 。说话方式和内容便能够反映出来 。上述列举的几句孩子的话,如果细究起来,则可能追踪到孩子的父毋身上,那里面明显存在了某种不满的成分 。
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实际上都围绕着自己,都取自自己的生活内容 。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五岁的女儿搂着妈妈的脖子悄悄问:“我们会搬家吗?搬到爸爸上班的地方去?”妈妈听到孩子的问题自然有些奇怪,因为一个孩子很少会提这种与他们生活相距甚远的问题 。不过房子是刚刚搬过的,而且离孩子爸爸的单位并不远 。妈妈便用心向孩子解释了一番,可是孩子好像并不甚满意,她又跑去问爸爸 。
爸爸的回答是:“我们不会搬家了,再搬也要等到你长大以后 。”奇怪的是,这个回答却使孩子平静了下来 。这时,做母亲的才恍然大悟,女儿询问的并不是搬家的事,而是怕失去爸爸,因为就在最近,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因车祸丧生,孩子由此联想到爸爸每天上班都要骑自行车 。
又有一天,妈妈带着女儿上街,路过一个学校,女儿说:“这些孩子就像没人管!”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小学生在校园里奔来跑去 。这次妈妈听出了孩子话里潜藏的意思,她是在表达对今后上学的一种若有若无的惶恐 。妈妈说:“你看他们多高兴,在这以前,可是跟你一样上幼儿园呢!”孩子听到这个回答,立刻露出笑脸,感到很放心,这正是她想要知道的结果 。
孩子们都离不开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保护、永远生活在这个既温暖又有安全感的保护圈中,化们能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体昧出自己的位置、分量和父母对他们关心的程度 。当他们感到不满意时,有时并不一定直言不讳地喊叫出来,而是用极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父母去心领神会 。如果做父母的不理解或者不耐烦地说:“你有什么话可以好好说嘛!
”这就会,他们认为,大人本来就应该知道这一切 。
不同性格的孩子提问题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无论男孩或女孩,性格内向还是活泼顽皮,都有自己独特的提问方式 。很多做父母的,只是觉得孩子心地单纯,有什么要求绝不会隐瞒 。他们的好恶都能通过既简单又朴拙的话语表达出来 。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
父母带着他们六岁的儿子去上幼儿艺术学校,一进学校就看见有些小孩子在大声唱歌,老师在弹钢琴给孩子们伴奏 。
这个六岁的孩子大声叫道:
“怎么唱得这么难听!”当场把孩子的父母弄得十分尴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
一个老师走过来笑着摸摸孩子的头说:“你说得不错,来这儿的孩子不要求唱得多么好,也许你更喜欢画画,或者别的什么?”这句话好像一股暖流通过孩子的周身,他感到愉快极了 。因为老师解答了他的难题:在这里有些事不会做或做不好是允许的 。